《送范漕赴召八绝》

时间: 2025-04-27 22:14:18

红丝步障海棠开,底似西湖半树梅。

要试平生调鼎手,安排青子待公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丝步障海棠开,底似西湖半树梅。要试平生调鼎手,安排青子待公来。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丝质步障旁,海棠花盛开,那景象仿佛是西湖边上,半树梅花绽放。想要考验一生中调理大局的才能,安排好青梅等待您的到来。

注释:

  • 红丝步障:用红色丝织品制成的遮蔽物,常用于贵族出行时的装饰。
  • 海棠:一种观赏植物,花色艳丽。
  • 底似:仿佛,好像。
  • 西湖:杭州的著名景点,以风景秀丽著称。
  • 半树梅:指梅花盛开,但只占树的一半。
  • 调鼎手:比喻能够调理大局、处理重要事务的人。
  • 青子:青梅,这里指未成熟的梅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舜俞,号平斋,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多涉及政治、社会和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洪咨夔为送别范漕(范仲淹的后代,名不详)赴任或回京述职而作,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和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范漕即将离开或赴任时所作,洪咨夔通过描绘海棠和梅花的景象,寓意范漕的才华和即将面临的考验,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海棠和梅花为意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赞赏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红丝步障海棠开”描绘了一幅华丽的场景,红色的步障和盛开的海棠花相映成趣,象征着友人的高贵和才华。次句“底似西湖半树梅”则通过对比,将海棠的盛开与西湖边的梅花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的非凡气质。后两句“要试平生调鼎手,安排青子待公来”则是对友人的直接赞美,将其比作能够调理大局的能手,并期待他的归来。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丝步障海棠开:红色的丝质步障旁,海棠花盛开,营造出一种华丽而热烈的氛围。
  2. 底似西湖半树梅:这盛开的海棠花景象,仿佛是西湖边上,半树梅花绽放,通过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3. 要试平生调鼎手:想要考验一生中调理大局的才能,这里“调鼎手”是一个比喻,指能够处理重要事务的人。
  4. 安排青子待公来:安排好青梅等待您的到来,这里的“青子”指未成熟的梅子,寓意着对友人归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的才能比作“调鼎手”,形象生动。
  • 对比:通过海棠和梅花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意境。
  • 象征:海棠和梅花作为象征,分别代表了高贵和清雅。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海棠和梅花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高贵气质和非凡才能的认可,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和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丝步障:象征着高贵和华丽。
  • 海棠:象征着美丽和热情。
  • 西湖:象征着风景秀丽和宁静。
  • 半树梅:象征着清雅和坚韧。
  • 青子:象征着期待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红丝步障”象征着什么? A. 高贵和华丽 B. 清雅和坚韧 C. 期待和希望 D. 美丽和热情

  2. 诗中的“调鼎手”比喻什么? A. 能够处理重要事务的人 B. 美丽和热情 C. 清雅和坚韧 D. 期待和希望

  3. 诗中的“青子”指什么? A. 未成熟的梅子 B. 成熟的梅子 C. 海棠花 D. 梅花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 王安石《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洪咨夔的《送范漕赴召八绝》都涉及西湖的意象,但前者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洪咨夔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