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时间: 2025-01-10 22:3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入松》 (作者:张炎 〔宋代〕)
此解,时至大庚戌七月也。满头风雪昔同游。同载月明舟。回来又续西湖梦,绕江南那处无愁。赢得如今老大,依然只是漂流。故人翦烛对花讴。不记此身浮。征衣冷落荷衣暖,径虽荒也合归休。明烟水,相思却在并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写于大庚戌年的七月。回想当年与友人同游时,满头风雪,彼此在月明的船上共同载着美好的回忆。如今再回忆,西湖的梦境依然萦绕,江南的许多地方又何处没有愁绪?如今我已老去,依旧是在漂流。老友相对烛光,吟唱对花的歌谣,却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漂泊。征途上的衣服已冷落,而荷衣却依然温暖,尽管道路荒凉,我也应当回归休息。明亮的烟水间,我的思念却在并州。
注释
- 大庚戌:指的是农历年,即庚戌年,古代以干支纪年。
- 西湖梦:指在西湖的美好记忆和梦境。
- 翦烛:意为点燃烛火,表示夜晚的聚会或相聚。
- 征衣:指征战的衣服。
- 荷衣:指轻便的衣服,通常与闲适的生活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字公权,号云窗,擅长词作,尤以慢词见长。他的作品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风格柔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风入松》创作于人生经历的感慨之际,诗人在经历了风雨洗礼后,回望过去的岁月,表达了对随时间流逝而产生的情感惆怅和对旧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风入松》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开篇以“满头风雪”引入,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艰辛,接着“同载月明舟”的意象,传递出曾经的温馨与快乐,这种对比使得后面的感慨更为深切。诗人用“如今老大,依然只是漂流”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人生如梦,漂泊无定。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回忆与故人的重聚,展现出一幅温情的画面,但又因“忘记此身浮”的感慨,增添了几分忧伤。诗句“征衣冷落荷衣暖”,通过衣物的冷热对比,隐喻生活的艰辛与温情,尽管归途荒凉,诗人仍然渴望休息与归属,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以“明烟水,相思却在并州”结束,留下了无限的思念与眷恋,也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推向高潮,充满了离愁别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解,时至大庚戌七月也。
- 提及具体的时间背景,使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
满头风雪昔同游。
- 通过“满头风雪”描绘出曾经的艰辛,暗示与友人共度的岁月。
-
同载月明舟。
- 体现了往日的美好,月明舟中是快乐的回忆。
-
回来又续西湖梦,绕江南那处无愁。
- 描述了对西湖的美好回忆,江南无愁的意象则是对往昔的向往。
-
赢得如今老大,依然只是漂流。
- 感叹时间的流逝,自己依旧在漂泊,暗含无奈与感伤。
-
故人翦烛对花讴。
- 描绘老友相聚的场景,烛光和花相对,充满温情。
-
不记此身浮。
- 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漂泊,带有自嘲的意味。
-
征衣冷落荷衣暖,径虽荒也合归休。
- 通过衣物的冷热对比,反映出生活的艰辛与温情,归休的渴望。
-
明烟水,相思却在并州。
- 最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征衣冷落”与“荷衣暖”的对比,突出生活的艰辛与温暖。
- 意象:使用“月明舟”、“西湖梦”等意象,营造出宁静与浪漫的氛围。
- 拟人:将时间与记忆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灵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的孤独,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折射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雪:象征艰辛与挑战。
- 月明:象征美好与宁静。
- 西湖: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情感。
- 征衣与荷衣:分别象征艰辛的生活与温暖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张炎
- D. 白居易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西湖梦”象征着____。
-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错)
答案
- C(张炎)
- 美好的回忆和情感。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与张炎的作品都涉及对往昔的追忆、对友情的珍视,但李清照的词作多为女性视角,情感更细腻,而张炎则在抒情中融入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两者在主题上有相通之处,但风格与情感表达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