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滕王阁)》
时间: 2025-01-27 04:11:19意思解释
满江红(滕王阁)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画栋珠帘,临无地沧波万顷。云尽敛西山横翠,半江沈影。斜日明边回白鸟,晚烟深处迷渔艇。听棹歌游女采莲归,声相应。愁似织,人谁省。情纵在,欢难更。满身香犹是,旧时荀令。宦海归来尘扑帽,酒徒散尽霜侵鬓。最愁处独立咏苍茫,西风劲。
白话文翻译:
画栋高楼上悬挂着珠帘,临近无垠的沧海波涛万顷。云彩收敛,西山翠色横亘,江面上半边的影子沉沉地映照着。斜阳辉映下,白鸟飞回,晚烟深处渔船迷失方向。听见船桨划水的歌声,女儿归来采莲,歌声相应。愁绪如织,谁能察觉?情意虽然在,却难以再欢愉。满身的香气仿佛仍是当年荀令。宦海归来,尘土扑面,酒徒散去,霜染鬓发。最愁苦的时刻,独自立在苍茫大地上,西风劲吹。
注释:
- 画栋珠帘:形容楼阁的华丽装饰。
- 沧波万顷:形容大海波涛汹涌,广阔无垠。
- 沈影:指水面上的倒影。
-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 荀令:指的是古代的一位美人,提及旧时的美好记忆。
- 宦海:指官场生涯,含有辛酸和沉浮的意思。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荀令”,可能是指历史上有名的美人荀氏,代表着美好的追忆与失去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往昔的感慨与怀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袁去华,宋代诗人,以词风婉约、情感细腻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抒发情感,常常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滕王阁,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思乡情怀。诗人在官场沉浮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借景抒情,表现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满江红(滕王阁)》是一首描写滕王阁壮丽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开篇以“画栋珠帘”描绘了滕王阁的华美,接着通过“临无地沧波万顷”的宽广视野,展现出一种浩瀚的美感。随后的“云尽敛西山横翠,半江沈影”则把视线聚焦在了山水的交融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氛围。随着白鸟的飞翔,晚烟的迷离,诗人所感受到的愁绪悄然浮现,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期望。
整首诗中,诗人用音响的对比、景象的交错,表达了他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尤其在“宦海归来尘扑帽,酒徒散尽霜侵鬓”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经历官场起伏后,心中的孤独与苍凉。最后一句“最愁处独立咏苍茫,西风劲”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面对苍茫大地,西风劲吹,愁苦之感愈加深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画栋珠帘:形容楼阁的华丽与壮观。
- 临无地沧波万顷:描绘海的广阔,给人以壮阔感。
- 云尽敛西山横翠,半江沈影: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和谐。
- 斜日明边回白鸟:夕阳下,白鸟归来,呈现了自然的恬静。
- 听棹歌游女采莲归,声相应:渔女的歌声与自然相应,展现了生活的宁静。
- 愁似织,人谁省:愁苦如同织布,难以被人察觉。
- 情纵在,欢难更:情感虽然依然存在,但欢愉却难以再现。
- 满身香犹是,旧时荀令: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感叹时光流逝。
- 宦海归来尘扑帽:经历官场沉浮,尘土扑面而来。
- 酒徒散尽霜侵鬓:朋友散去,时光的冲刷留下白发。
- 最愁处独立咏苍茫,西风劲:在最愁苦的时刻,独自吟咏,感受着西风的凛冽。
-
修辞手法:
- 比喻:“愁似织”将愁绪形象化。
- 拟人:白鸟的归来与晚烟的迷离让自然充满生机。
- 对仗:如“宦海归来尘扑帽,酒徒散尽霜侵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个人的愁苦相结合,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揭示了人生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 画栋珠帘:象征华丽与繁华。
- 沧波:代表生命的浩瀚与不确定。
- 白鸟:象征自由与归属。
- 西风:象征岁月的流逝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画栋珠帘”是什么的描绘?
- A. 自然景色
- B. 楼阁的华丽
- C. 心情的愁苦
- 答案:B
-
作者对往昔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欢愉
- B. 忧伤
- C. 平淡
- 答案:B
-
“宦海归来尘扑帽”中“尘”指的是什么?
- A. 成功
- B. 失败
- C. 生活的困扰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柳宗元的《江雪》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袁去华的《满江红(滕王阁)》与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但袁去华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多表现洒脱与豪放。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诗人个性和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
以上内容是对《满江红(滕王阁)》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冀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