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瑞卿》

时间: 2025-04-29 04:16:12

异县二百里,分襟五十年。

肯来寻病者,相对各苍然。

举似儿时话,茫如梦里烟。

残花犹可醉,细酌未须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萧瑞卿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异县二百里,分襟五十年。
肯来寻病者,相对各苍然。
举似儿时话,茫如梦里烟。
残花犹可醉,细酌未须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萧瑞卿的深情送别。诗人感慨,虽然我们相隔两百里,友谊却已度过五十年。你愿意来寻找病中的我,我们相对而坐,心中都有些苍老。我们谈起往昔的事情,仿佛如同梦中那样模糊。即使残花依旧可以让我陶醉,今夜细细品酒,也不必急于入眠。


注释:

  • 异县: 指不同的县,表明两人相隔很远。
  • 分襟: 表示分开、分别,指友谊的分离。
  • 病者: 这里指诗人自己,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状态。
  • 苍然: 指苍老、憔悴的样子。
  • 举似: 例如,像。
  • 茫如梦里烟: 形容回忆模糊得像梦中的烟雾。
  • 残花: 指凋谢的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 细酌未须眠: 意思是轻轻品酒,不用急着入睡,表现了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真实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和人生感悟,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正值他与好友萧瑞卿分别之际。两人虽相距较远,但情谊依然深厚。诗中通过病痛的隐喻,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送萧瑞卿》是一首深情厚谊的送别诗,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关怀与思念。开篇的“异县二百里,分襟五十年”直入主题,既表明了地理的距离,也暗示了时间的漫长。这种距离感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岁月带来的情感分隔。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即使在这样遥远的距离和漫长的时光里,友谊依然能够穿越这些障碍,显得弥足珍贵。

接下来的“肯来寻病者,相对各苍然”,道出了友人在自己生病时的关心与陪伴,尽管双方都已苍老,但这份情谊却更加深厚。诗人感慨时间的流逝,交谈的内容却如梦般模糊,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最后两句“残花犹可醉,细酌未须眠”则是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尽管处于病中,生命中依然有可以欣赏的美好,残花虽已凋零,却仍能给人以醉意,细酌之间更能感受到情谊的温暖。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贯穿全诗,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送别,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异县二百里,分襟五十年: 直接表述距离与时间,强调了友情的深厚。
  2. 肯来寻病者,相对各苍然: 友人不怕远道而来,彼此见面感到的苍老与沧桑。
  3. 举似儿时话,茫如梦里烟: 童年时的谈话似乎已经模糊不清,带有一种惆怅感。
  4. 残花犹可醉,细酌未须眠: 生命依然可以找到乐趣,珍惜当下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 “茫如梦里烟”将记忆和往事比作梦中的烟雾,表现出模糊与无奈。
  • 对仗: 第一联与第二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病痛的隐喻,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留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异县: 代表距离,象征友情的考验。
  • 苍然: 体现时间的痕迹,表现人事的沧桑。
  • 梦里烟: 象征模糊的记忆,强调时间的流逝。
  • 残花: 生活的美好与脆弱并存,暗示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异县”是指什么? A. 相同的地方
    B. 不同的地方
    C. 诗人的故乡

  2. “肯来寻病者”中“病者”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自己
    C. 诗人的家人

  3. “残花犹可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绝望
    B. 怀念与珍惜
    C. 生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但情感更加沉重,反映了时局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
  • 李白的《送友人》: 诗中展现了豪放与洒脱的送别情怀,与杨万里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