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吟二首》

时间: 2025-01-25 23:29:46

十载人间乐与忧,几曾半点到心头。

梧桐叶上秋无价,蟋蟀声中月亦愁。

暮角晓锺何日了,苍颜华发此生休。

吟颠醉蹶知无益,利走名奔有命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吟二首
作者:杨万里

十载人间乐与忧,
几曾半点到心头。
梧桐叶上秋无价,
蟋蟀声中月亦愁。
暮角晓锺何日了,
苍颜华发此生休。
吟颠醉蹶知无益,
利走名奔有命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十年来,人生中有快乐也有忧愁,然而这些情感却很少真正触动我的内心。秋天的梧桐叶是无价的美好,但在蟋蟀的鸣叫声中,明月却显得愁苦。傍晚的钟声和清晨的钟声,何时才能结束呢?苍老的面容和白发,意味着我的一生也将休止。醉酒吟唱,跌跌撞撞,知道这并无益处,追求名利奔波,终究也是命中注定。

注释:

  • 十载:十年,指时间的流逝。
  • 无价:没有价格,形容极其珍贵。
  • 蟋蟀声:蟋蟀的鸣叫声,通常在秋季夜晚听到,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苍颜华发:年老和白发,象征衰老。
  • 吟颠醉蹶:吟唱时的醉态,跌倒摔跤,表达一种无奈的状态。
  • 利走名奔:追逐利益和名声,反映了生活的压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对世事有了深刻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短暂和追求名利的无奈与迷茫,反映了社会的压力和人心的浮躁。

诗歌鉴赏:

《醉吟二首》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将人生的欢乐与忧愁进行了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开篇的“十载人间乐与忧”,引人深思,十年间经历的种种情感却很少真正触动内心,似乎人生的欢乐与忧愁成了习惯,淡漠了真实的感受。

接下来的描写,梧桐叶上的秋天和蟋蟀声中的明月,构成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愁苦。尤其是“蟋蟀声中月亦愁”,将自然与人心的感受紧密联系,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后面的几句则转向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诗人提到“苍颜华发此生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最后以“吟颠醉蹶知无益”结束,既是对自己吟唱状态的自嘲,也是对追逐名利的无奈,表达了一种放下的态度。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载人间乐与忧:十年的时间里,生活中的快乐与忧愁交织。
  2. 几曾半点到心头:这些情感很少真正触动内心。
  3. 梧桐叶上秋无价:秋天的梧桐叶令人珍惜。
  4. 蟋蟀声中月亦愁:蟋蟀的鸣叫伴着愁苦的明月。
  5. 暮角晓锺何日了:傍晚的钟声和清晨的钟声何时才能结束?
  6. 苍颜华发此生休:面容苍老,白发缠身,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7. 吟颠醉蹶知无益:醉酒吟唱、跌倒摔跤,知道这并无实际益处。
  8. 利走名奔有命不:追逐名利的奔波,最终也是命中注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苍颜华发”比作生命的结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 对比:快乐与忧愁的对比,展示诗人对生活的复杂感受。
  • 拟人:蟋蟀声中月的愁苦,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的珍惜以及对名利追逐的无奈。通过对乐与忧的对比,诗人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真正的快乐往往被忽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象征孤独与思念,是秋天的代表。
  • 蟋蟀:象征秋夜的寂寞。
  • 明月:象征思乡与忧愁。
  • 苍颜华发:象征衰老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2. “十载人间乐与忧”中的“十载”指的是?
    A. 十年
    B. 十个月
    C. 十天

  3. 诗中提到的“蟋蟀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绪?
    A. 快乐
    B. 忧愁
    C. 宁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这两首诗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思念的感慨。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杨万里的《醉吟二首》更为沉静与内省,前者强调豪放与人生的纵情,而后者则更加关注内心的忧虑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杨万里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