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及序》
时间: 2025-01-11 08:11:34平生天下友,常以道义求。
良朋既我遘,没齿无怨尤。
向来六七辈,非可取次俦。
议论吐肝胆,慷慨从窜投。
上能同所乐,下能同所忧。
出处乃一致,颜色无媚媮。
诗书每博约,文酒时献酬。
其间最达者,今已问喘牛。
我如沟中断,不入刀斧锼。
未忍舍素业,笔墨老更遒。
岂愿学葛藟,柔弱附彼樛。
但慕张平子,闲居吟四愁。
譬若种香兰,幸勿忧臭莸。
顾兹发向衰,仕路行将休。
自甘贫贱死,肯作儿女羞。
夷齐何其清,尚饿不食周。
末途逢元珍,果然知品流。
当时守南方,非是寡筭筹。
城空无一兵,有智欲谁诹。
直令韩彭处,奚所施善谋。
在法责固深,屈辱凡几秋。
无人一引手,落穽穷更幽。
乃以诗战我,摐摐排利矛。
用以以击少,左旋而右抽。
困蹙全夺气,奔降且无由。
孰意吾晚节,获奉君子游。
宴屡接其席,行屡接其輈。
遂使西归航,岸泊独淹留。
张侯喜闻馆,坐久月影收。
烛尽继以薪,夜分方还舟。
自古贤与愚,一一为冢丘。
定知不可免,安用计短修。
会须举杯杓,亦莫忘歌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及序
作者:梅尧臣
平生天下友,常以道义求。
良朋既我遘,没齿无怨尤。
向来六七辈,非可取次俦。
议论吐肝胆,慷慨从窜投。
上能同所乐,下能同所忧。
出处乃一致,颜色无媚媮。
诗书每博约,文酒时献酬。
其间最达者,今已问喘牛。
我如沟中断,不入刀斧锼。
未忍舍素业,笔墨老更遒。
岂愿学葛藟,柔弱附彼樛。
但慕张平子,闲居吟四愁。
譬若种香兰,幸勿忧臭莸。
顾兹发向衰,仕路行将休。
自甘贫贱死,肯作儿女羞。
夷齐何其清,尚饿不食周。
末途逢元珍,果然知品流。
当时守南方,非是寡筭筹。
城空无一兵,有智欲谁诹。
直令韩彭处,奚所施善谋。
在法责固深,屈辱凡几秋。
无人一引手,落穽穷更幽。
乃以诗战我,摐摐排利矛。
用以以击少,左旋而右抽。
困蹙全夺气,奔降且无由。
孰意吾晚节,获奉君子游。
宴屡接其席,行屡接其輈。
遂使西归航,岸泊独淹留。
张侯喜闻馆,坐久月影收。
烛尽继以薪,夜分方还舟。
自古贤与愚,一一为冢丘。
定知不可免,安用计短修。
会须举杯杓,亦莫忘歌讴。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结交天下的朋友,常常以道义为重。
良朋相识于我,终生不会有怨恨。
往来的朋友虽多,非可随便交往。
我们畅谈心声,慷慨激昂,互相支持。
在欢乐中能同享,在忧愁中能共承。
大家的出处相同,言行没有虚伪。
诗书虽简约,文酒时常相酬。
在这些朋友中,最能交心的,如今已去世。
我如同沟底的断流,无法参与刀斧之争。
不忍舍弃我的文艺,笔墨愈加老练。
我岂愿学习葛藟,柔弱地依附于他人?
只羡慕张平子,闲居吟咏四愁。
就像种植香兰,幸好不必忧虑臭莸。
但我如今已衰老,仕途行将结束。
宁愿贫贱而死,绝不愿做儿女的羞辱。
夷齐何其清白,竟然宁愿挨饿不食周。
在最后的路途遇见元珍,果然知其品德。
当时守南方,根本不是少计筹策。
城中空无一兵,有智者又能如何。
就算让韩彭去,何以施展良谋。
在法律的责任深重之下,屈辱了多少秋冬。
无人伸出援手,掉入陷阱更显孤独。
因此用诗词与我争论,击打出利矛的声音。
用以击少,左旋右抽,困境全夺气力,无法逃脱。
谁想我晚节,竟能得到君子的陪伴。
宴请屡屡相接,行舟屡屡相伴。
因此使我西归航,岸边泊船独自停留。
张侯喜闻馆,坐久月影渐收。
烛火尽了再添薪,夜分时方才返舟。
自古贤与愚,皆一一为冢丘。
定知道不可免,何必用短计策。
会需举杯共饮,切莫忘记歌唱。
注释
- 良朋:好的朋友。
- 道义:指正义和道德。
- 遘:相遇。
- 慷慨:情绪激昂,豪放。
- 品流:品德和气节。
- 夷齐:古代贤人,形容高洁的品德。
- 张平子:张圣民的号。
- 汉彭:汉朝名将,形容智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溪,宋代诗人,诗风清新脱俗,擅长五言诗和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被称为“山水诗人”。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梅尧臣晚年,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对仕途失意的无奈以及对文艺追求的坚持,寄托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梅尧臣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友谊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道义的坚守。诗中开篇便引出友谊的话题,强调了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朋友关系,表现出他对真挚友情的向往。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回忆起往昔与朋友们的畅谈,展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而后,梅尧臣表露出对政治现实的无奈,面对仕途的坎坷,他选择了不放弃对文艺的追求,反映出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我坚守。在表达对张平子的羡慕时,他又一次回归到对文艺的热爱,传达出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内心的高洁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既有对友谊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梅尧臣作为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天下友,常以道义求:我一生交朋友,常常以道义为重。
- 良朋既我遘,没齿无怨尤:良友相遇,终生不会有怨恨。
- 向来六七辈,非可取次俦:往来的朋友虽多,不能随便交往。
- 议论吐肝胆,慷慨从窜投:我们畅谈心声,慷慨激昂,互相支持。
(以下略)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上能同所乐,下能同所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如“譬若种香兰,幸勿忧臭莸”,用香兰与臭莸的对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 排比:多次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情感的连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梅尧臣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对道义的坚守,以及对理想文艺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他作为一个文人在困境中保持高洁气节的精神面貌。
意象分析
- 香兰与臭莸:象征高洁与卑劣,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刀斧锼:象征政治斗争与世俗纷争,反映诗人的无奈与选择。
- 酒与诗:象征文人生活的雅趣,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仕途
- C. 文艺
- D. 以上皆是
-
“平生天下友,常以道义求”中“道义”指的是什么?
- A. 金钱
- B. 道德与正义
- C. 权力
- D. 亲情
-
“我如沟中断,不入刀斧锼”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政治的无奈
- C. 对友谊的珍视
- D. 对理想的坚持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梅尧臣对友情的珍视有异曲同工之妙。
- 《登高》(王之涣):同样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苏轼:两位诗人都在诗中表达了对友情与理想的追求,但苏轼更强调个体的自我意识与生活的幽默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梅尧臣诗文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