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镜》

时间: 2025-01-11 10:10:55

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

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

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

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

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
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
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
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
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

白话文翻译:

这面镜子自古以来就存在,始终蕴含着完美的品质。
在台上明月的照耀下,它自然地反射光芒,匣子里的水始终清澈。
镜子闪烁着金光,清晰地映出万物的形象。
天空和大地都成为了它的明鉴,表里都透着虚无的明亮。
只看见人们在镜子中窥探自己的内心,听到的总是那种回应的声音。
美与丑都可以在这里一一辨识,还有哪里能够逃避自己的情感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古:形容时间极为久远。
  • 秦时镜:指的是秦朝时期的镜子,暗示其历史悠久。
  • 自吐:自然地发出光芒。
  • 匣水:放置镜子的匣子里的水,象征清澈。
  • 烂烂:形容闪烁的样子。
  • 澄澄:清澈透明的样子。
  • 洞鉴:如同洞察一切的明镜。
  • 妍媸:美与丑。

典故解析

  • 秦时镜:在中国古代,镜子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象征智慧与自省的工具。秦朝的镜子常被认为工艺精湛。
  • 月自吐:意指明月照耀,反射出镜子的光辉,暗示其高洁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子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流传有限,但其诗歌常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反思。

创作背景: 《秦镜》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通过镜子展现人性,自省与反思的主题在此时尤为重要。

诗歌鉴赏:

《秦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诗人通过一面古老的镜子,探讨了人性与自我认知之间的关系。诗的开篇便以“万古秦时镜”引入,赋予镜子以久远的历史感,象征着人类自古以来对内心的探索与追求。接着,诗中描绘了镜子在月光下的清澈与光辉,传达出一种静谧而高洁的美感。这种美不仅在于外在的光亮,更在于它能清晰映照出一切,包括人的内心。在“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中,诗人指出人们面对镜子时,常常是在寻找自我,内心的情感与真实的面貌在此时交汇。最后一句“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则发出感叹,表明无论美与丑,内心的情感终究无法逃避,镜子不仅反射了外在的形象,更深刻揭示了人内心的真实。整首诗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意象,传达出对人性、情感的思考,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古秦时镜:镜子悠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 从来抱至精:镜子从来都蕴含着精致的品质,暗示其工艺的高超。
  • 依台月自吐:在明月的照耀下,镜子自然地反射光芒。
  • 在匣水常清:放在匣子里的水始终清澈,象征着纯净。
  • 烂烂金光发:镜子闪烁着金色的光辉,象征美好与光明。
  • 澄澄物象生:清晰地映出万物的形象,暗示真实与透明。
  • 云天皆洞鉴:天空和大地都成为了镜子的明鉴,表里透亮。
  • 表里尽虚明:外在和内在都显得明亮,暗示心灵的清明。
  • 但见人窥胆:人们在镜子中窥探自己的内心。
  • 全胜响应声:回应的声音意味着内心的真实反应。
  • 妍媸定可识:美与丑皆可识别,暗示自我认知。
  • 何处更逃情:无处可逃避自己的情感,强调内心的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镜子比作内心的映照,深刻表达自我认知的主题。
  • 对仗:如“妍媸定可识”与“何处更逃情”,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镜子的隐喻,探讨了人内心的真实与情感,表现了对自我认识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自我反省与内心的真实。
  • 月光:象征纯洁与明亮,照耀内心。
  • :象征清澈与透明,代表真实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秦时镜”象征什么?

    • A. 历史的悠久
    • B. 美丽的外表
    • C. 人的情感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妍媸定可识”意指什么?

    • A. 只有美丽才能被识别
    • B. 不同的情感无法逃避
    • C. 美与丑都能被识别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而在《秦镜》中,仲子陵通过镜子反映内心的真实。两首诗都通过自然的意象传达内心的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