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婺州纯老》

时间: 2025-01-27 03:35:02

桃花汴水半河流,已作南行第一舟。

倦报朝中言啧乱,喜闻淮上橹咿呦。

平时答策词无枉,此去为邦学更优。

自古东阳足贤守,请君重赋沈公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钱婺州纯老
桃花汴水半河流,
已作南行第一舟。
倦报朝中言啧乱,
喜闻淮上橹咿呦。
平时答策词无枉,
此去为邦学更优。
自古东阳足贤守,
请君重赋沈公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桃花在汴水边流淌的美景,船只已经驶向南方,成了第一只出航的舟。虽然我在朝中听到的是纷乱的消息,但我仍然高兴地听到淮河上橹声悠扬。平时应对朝廷的策问并不浪费时间,这次出行是为了国家的学业更加优秀。自古以来,东阳就有许多贤良之士,请你重新吟咏沈公楼的诗句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汴水:即汴河,流经汴京,古代的繁华之地。
  • 倦报:疲倦地报告,意指对朝中纷乱的事情感到厌倦。
  • 淮上:指淮河一带。
  • 答策:回答朝廷的策问。
  • 东阳:指东阳地区,以出贤士著称。
  • 沈公楼:指沈公所建的楼,象征着文化和历史。

典故解析

  • 沈公:可能指沈括,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以其才华著称。
  • 东阳:以贤士众多而闻名,诗中提及希望对方重赋沈公楼,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弟弟是苏轼。苏辙在文学上继承和发展了诗词的传统,倡导文人与士人应关注国家和人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国家学业的期待。诗中流露出对朝政的无奈,同时又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桃花汴水半河流”,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给人以视觉和情感的愉悦。接着,诗人转到南行的舟,象征着离别与新的旅程。此时,诗人虽感到朝中事务的纷乱,却因听到淮上橹声而感到欣慰,显示了他对家乡的依恋与对朋友的深情。

诗中提到“此去为邦学更优”,表明诗人出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前程,更是为了国家的学业和发展,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诗人希望朋友能重赋沈公楼,既是对友人的寄托,也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关乎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整体而言,诗中不仅有自然景色的描写,更融入了对生活、政治与文化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作者的博大胸襟与高远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桃花汴水半河流:描绘春天的桃花与汴河的景象,生动形象。
  2. 已作南行第一舟:表明出行的开始,象征离别。
  3. 倦报朝中言啧乱:反映了诗人对朝政的不满与无奈。
  4. 喜闻淮上橹咿呦:愉悦地听到淮河的橹声,表现对友人和乡音的怀念。
  5. 平时答策词无枉:说明平日的努力没有白费。
  6. 此去为邦学更优:强调出行的意义,关心国家的未来。
  7. 自古东阳足贤守:赞美东阳地区人才辈出。
  8. 请君重赋沈公楼:希望友人能重温沈公楼的诗句,传承文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比作离别的象征,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桃花、流水等意象,传达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国家前途的期望,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文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士人的理想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汴水:代表故乡与文化的根源。
  • 橹声:寓意乡音与亲切的联系。
  • 沈公楼:象征历史与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汴水”是指哪个地方? A. 淮河
    B. 黄河
    C. 汴京
    D. 长江

  2. 诗人送别的原因是什么? A. 前往南方
    B. 参加考试
    C. 仕途变化
    D. 归隐山林

  3. “自古东阳足贤守”中的“东阳”指的是? A. 一座山
    B. 地名
    C. 一位名人
    D. 一种文化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 王之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送友人》与苏辙的《送钱婺州纯老》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与祝福,但苏轼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而苏辙则集中在对国家的责任感上,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