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太乙编年卷尾》
时间: 2025-04-27 06:40: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太乙编年卷尾
华岳 〔宋代〕
年来太乙犯咸池,
三式编年事可疑。
西北膏腴从脯腊,
东南皮肉恐疮痍。
尧天日月期无已,
胡地烟云岁有之。
更向江湖问同志,
中原何日是归期。
白话文翻译:
近年来,太乙星在咸池之上犯了凶兆,
三种纪年法的事情变得可疑。
西北地区的丰饶似乎被肉制品掩盖,
东南地区的皮肤和肉体恐怕会遭受创伤。
尧天时日和月亮的周期似乎没有尽头,
而胡地的烟云却年年存在。
我再向江湖中人询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中原大地何时才能回归安宁?
注释:
- 太乙:指太乙星,古代占星术中的重要星宿,象征吉凶。
- 咸池:古代天文上的一个星名,表示天象变化。
- 三式:指三种纪年法,可能指不同的历法或记年方式。
- 膏腴:指丰饶的土地或美味的食物,通常指西北地区的富饶。
- 脯腊:指肉制品,表示物质丰富。
- 疮痍:意指创伤和痛苦,暗指东南地区的动荡。
- 尧天:指尧王时期的安定祥和,象征美好的时代。
- 胡地:指外族或边疆地区,暗示有烟云(战乱或动荡)。
- 江湖:指流浪的士人或隐士,象征追求理想的同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风格多以忧国忧民为主。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动荡的社会背景中,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书太乙编年卷尾》是一首反映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的诗作。诗中以太乙星的犯咸池引入,暗示了不祥的天象,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通过对西北和东南地区的描绘,诗人展现了物质丰盈与创伤并存的矛盾,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状况。
“尧天日月期无已”,这一句以尧天的美好期望对比当下的困境,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无奈与失落。最后一联“更向江湖问同志,中原何日是归期”,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同道中人的思念,也反映了对于未来归属与和平的迫切期盼。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鲜明,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与隐喻,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情感更加浓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年来太乙犯咸池”:指出天象的变化,暗示国事不佳。
- “三式编年事可疑”:对当下的历法产生怀疑,象征时间的混乱。
- “西北膏腴从脯腊”:西北地区物质丰富,但可能掩盖了更深层的问题。
- “东南皮肉恐疮痍”:东南地区则面临战争创伤,暗示社会动荡。
- “尧天日月期无已”:理想中的美好时代似乎遥不可及。
- “胡地烟云岁有之”:外族的动荡年年存在,象征不安定。
- “更向江湖问同志”:期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暗示孤独。
- “中原何日是归期”:表达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对未来的迷茫。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美好的理想与现实的动荡对比,增强诗歌的情感冲突。
- 隐喻:用“太乙”与“咸池”象征不祥的预兆。
-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迷惘。
意象分析:
- 太乙:象征预兆与命运。
- 咸池:暗示天象变化带来的不安。
- 西北与东南:象征国家的富饶与受难的两面。
- 尧天:象征美好的理想社会。
- 江湖:象征追求理想与同道之人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太乙”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美好希望
B. 不祥预兆
C. 物质丰盈
D. 和平安定 -
诗中的“尧天”意味着什么? A. 现实的残酷
B. 理想的美好
C. 未来的迷茫
D. 个人的孤独 -
诗中提到的“江湖”象征什么? A. 战乱
B. 同志与理想
C. 物质生活
D. 自然环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情感深刻且真实。
- 李白的《将进酒》则以豪放的笔调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风格截然不同,但同样反映了对时局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华岳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诗词鉴赏》:分析中国古代诗词的技巧与主题。
- 《古代天文与文学》:探讨古代天文现象如何影响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