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其一
作者:杨万里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晨起时穿越山川的情景。诗人行走在千山万壑之间,虽然看似没有缝隙可寻,但仍然向上攀登,行走在崎岖的道路上。昨日我曾经过芙蓉渡口,今天终于找到了溪流的源头,那一线的初见让我感到欣喜。
注释
字词注释
- 侧塞:指狭窄的山谷。
- 千山:多山的地方。
- 缝:缝隙、裂缝。
- 万崎岖:形容道路极为崎岖不平。
- 芙蓉渡:指的是一种渡口,可能有芙蓉花盛开的地方。
- 溪源:溪流的源头。
典故解析
“芙蓉渡”可能源于古代诗词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着美丽和宁静,而“溪源”则常常被用来象征追寻和探求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流畅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自然风光与人情冷暖,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示了杨万里对山水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人在描写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千山”、“万崎岖”等,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复杂性与神秘感。诗的开头“侧塞千山缝也无”,用以描绘山的险峻与路径的艰辛,传达出一种探索的勇气与渴望。
接着“昨朝曾过芙蓉渡”,引入了诗人过去的经历,形成了时间上的对比,突显了他在追寻自然美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乐趣。最后一句“寻到溪源一线初”,则表现了诗人经过努力后,终于找到了溪流的源头,象征着追寻目标的成功与欣喜。整个过程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悟与探索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侧塞千山缝也无: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的艰难,表达了环境的复杂与无路可走的无奈。
- 上天下井万崎岖:强调了山路的曲折,同时暗示了生活中的坎坷。
- 昨朝曾过芙蓉渡:提及过去的经历,暗示从熟悉到陌生的转变。
- 寻到溪源一线初:表达了经过努力后,终于达成目标的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艰难的旅途比作千山万壑。
- 对仗:前后句式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以及在艰难探寻中获得的内心满足,彰显了探索精神与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山:象征艰难的旅途与挑战。
- 芙蓉:象征美丽与宁静。
- 溪源:象征希望与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千山
B. 芙蓉
C. 溪源
D. 以上都是 -
诗中提到的“芙蓉渡”主要象征什么? A. 美丽与宁静
B. 旅途的艰辛
C. 探索的快乐
D. 生活的困惑 -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杨万里
D. 白居易
答案
- D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山中问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但王维的诗更具禅意,而杨万里的诗则更强调探索的过程与内心的满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