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东川。骆口驿二首》

时间: 2025-01-11 02:06:09

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

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

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

我到东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使东川。骆口驿二首
作者:元稹

邮亭壁上数行字,
崔李题名王白诗。
尽日无人共言语,
不离墙下至行时。
二星徼外通蛮服,
五夜灯前草御文。
我到东川恰相半,
向南看月北看云。

白话文翻译

在邮亭的墙壁上刻着几行字,
是崔氏、李氏的题名和王白的诗。
整天无人和我说话,
我只能在墙下等候出发的时刻。
两颗星星在边境之外,映照着蛮族的衣服,
五个夜晚的灯火前,草上写着御前的文书。
我刚到东川,正好一半,
向南看月亮,向北望云彩。

注释

  • 邮亭:指的是驿站,供旅人休息的地方。
  • 崔李:指崔氏和李氏,可能是当时的文人或名人。
  • 王白:王白是一个人名,可能是指王籍或白居易等。
  • 蛮服:指的是少数民族的服装。
  • 草御文:可能指的是草地上写的官方文书或命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诗人,字微之,号贯休,晚号元八。他与白居易齐名,二人并称“元白”。元稹在诗歌上以情感细腻、语言平易而著称,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和自身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稹出行途中,表现了他在驿站等待的孤独感和对亲友的思念。诗中提到的题字和无人言语的情景,反映了他在外旅途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邮亭的环境和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诗的开头描绘了墙上的题字,显示出诗人与过去文人之间的联系,同时又突显出当前的孤独。整首诗在意象上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寂寥的感觉,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的无奈和思乡之情。

诗中提到的“二星”和“草御文”,则引发了对边境生活的联想,暗示了历史的沉重和生活的艰辛。在“向南看月北看云”的最后一句中,诗人用月亮和云彩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既抒发了无奈,又展示了自然之美。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达到了和谐,展现了元稹深厚的诗歌功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邮亭壁上数行字:引入环境,描绘驿站的墙壁上刻的字。
  2. 崔李题名王白诗:提到具体的文人,增强文化氛围。
  3. 尽日无人共言语:表达作者的孤独,时间的漫长。
  4. 不离墙下至行时:无事可做,只能静待出发的时刻。
  5. 二星徼外通蛮服:描绘边境的生活,暗含历史背景。
  6. 五夜灯前草御文:呈现官场生活的无奈与繁琐。
  7. 我到东川恰相半:强调作者正好到达东川,心情复杂。
  8. 向南看月北看云: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月亮、云彩、星星等自然意象,与内心情感相呼应。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对孤独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依恋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邮亭:象征旅途中的孤独与等待。
  • 星月:代表希望和思念,连接着作者与故乡的情感。
  • 蛮服:体现边境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崔李”是指哪类人物?

    • A. 文人
    • B. 农民
    • C. 商人
  2. 诗人等待的地点是什么?

    • A. 酒楼
    • B. 邮亭
    • C. 学校
  3. 诗中提到的“草御文”意指什么?

    • A. 草地上的诗歌
    • B. 草上的官文书
    • C. 草地的风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元稹的《使东川》和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通过旅途的孤寂来展现情感,后者则是直接的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意象上有共通之处,但情感的表现方式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