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谢咸阳王法师》
时间: 2025-01-27 03:17:4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满庭芳 谢咸阳王法师
作者: 马钰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山侗入道,远离巢窝。
专心一志如何。
决要烟消火灭,保养冲和。
谁知因而借宿,稍相违便起风波。
伤功行,起无明怪劣,诗曲嘲他。
蓦想从前自咒,将身比驴牛,象马驼骡。
追悔无由,不免放效廉颇。
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
琢磨过,免教真性,再见阎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道理与和谐的决心,但因偶然的错误而遭遇风波,内心感到懊悔和自责。他回想起自己曾经自我诅咒,将自己比作驴牛,感慨自己追悔无由,最终只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期待师长的指正,以求得真正的自我觉悟和超脱。
注释:
- 山侗:指山中隐士或修道之人。
- 烟消火灭:比喻消除内心的杂念和烦恼。
- 冲和:指内心的平和、安宁。
- 负荆谢罪:源于“负荆请罪”的典故,表示诚心悔过。
- 阎罗:阎罗王,传说中的冥界之主,掌管死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主张道教思想,深受当时文人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道理为主题,追求心灵的解脱与安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寻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和对自我缺陷的认知。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山侗隐士的形象,表现了追求道理与内心和谐的主题。开篇提到“远离巢窝”,意味着脱离世俗的纷扰,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然而,诗人却因“稍相违便起风波”而感到困扰,这体现了修道者在追求理想途中面临的现实挑战。诗中的自我反思与懊悔,尤其是“将身比驴牛”,生动地表现了修道者的谦卑与自责。
整首诗流露出深刻的哲理思考,既有对自我不足的反思,也有对师长的期待和尊重。结尾提到“再见阎罗”,则暗示了对生死与真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诗人通过对内心的剖析,传达了修道者的苦闷与追求,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自我修养与内心和谐的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侗入道:指修道者隐居于山林,追求道理。
- 专心一志如何:表明追求道理的决心。
- 决要烟消火灭:希望内心杂念消除,达到宁静。
- 谁知因而借宿:却因偶然的缘故产生了纠纷。
- 伤功行:内心愧疚,感到自己的修行受损。
- 起无明怪劣:无明的烦恼和坏习惯被激起。
- 蓦想从前自咒:回忆起曾经的自责与懊悔。
- 追悔无由:后悔却无从弥补。
- 专专负荆谢罪:诚心悔过,愿意承认错误。
- 望吾师痛挞则个:期待师长给予指正。
- 琢磨过,免教真性:经过思考,希望能显现真实的自我。
- 再见阎罗:暗示面对生死,追求真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驴牛,以强调自我反省的谦卑。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表达了对内心和谐与道理追求的渴望,同时反映了修道者的困惑与反思,强调了诚心悔过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山侗:象征隐士与追求真理的人。
- 烟火:比喻内心的杂念与烦恼。
- 负荆:象征悔过与诚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山侗入道”是什么意思?
- A. 隐士追求道理
- B. 远离城市
- C. 学习诗歌
- D. 旅行
-
“再见阎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死的无畏
- B. 对真理的渴望
- C. 对师长的期待
- D. 对过去的懊悔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马钰的《满庭芳》与王维的《庐山谣》,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的反思,但王维更多地描绘自然景色,而马钰则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自我反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道教文化与文学》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