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螺甲割昆崙耳,香材屑鹧鸪斑。欲雨鸣鸠日永,下帷睡鸭春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用螺壳切割的昆仑山耳环,香木的细屑像斑鸠的羽毛。欲雨时分,鸣鸠在空中叫唤,阳光照耀着,帷幕低垂,春日里,鸭子悠然自得地入睡。
注释:
- 螺甲:用来指代螺壳,形状像甲壳的东西。
- 昆崙耳:昆仑山的耳朵,象征美丽的饰品。
- 香材屑:香木的屑片,常用于香料。
- 鹧鸪:一种鸟,鸣叫声清脆。
- 鸣鸠:指鸣叫的鸠鸟,寓意春天的生机。
- 下帷:指拉下帷幕,表示隐私和安宁。
- 睡鸭:指正在休息的鸭子,象征着宁静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昆仑山: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昆仑山是仙境的象征,常被用来描绘美好、神秘的事物。
- 鸣鸠:鸣鸠在古诗中常常代表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富有个性,擅长咏物抒情,常以自然景物来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宁静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宁静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开篇用“螺甲割昆崙耳”展现了细节之美,结合了自然与人造物的融合,显示出诗人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审美追求。接着,通过“香材屑鹧鸪斑”引入了香气和生命的元素,营造了一种清新而美好的氛围。后半部分描绘了春天的声音与景象,“欲雨鸣鸠日永”暗示着春雨将至,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最后一句“下帷睡鸭春閒”则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既有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也表达了生活的惬意与自在。整首诗既有自然美的描绘,又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体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螺甲割昆崙耳:用螺壳切割出昆仑山的耳环,象征着精致和美丽。
- 香材屑鹧鸪斑:香木的屑片与鹧鸪的斑点相似,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美。
- 欲雨鸣鸠日永:春天将至,鸣鸠叫声传来,日子变得漫长,暗示春天的生机。
- 下帷睡鸭春閒:拉下帷幕,鸭子在春天的闲适中入睡,表达宁静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材屑比作鹧鸪的羽毛,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鸭子“睡”,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表现出生活的闲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螺甲:象征精致与美,代表自然的奇妙。
- 鸣鸠: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香材屑:代表生活中的细腻与美好。
- 下帷:象征隐私、安宁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螺甲”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螺壳
C. 一种花 -
“欲雨鸣鸠日永”中的“鸣鸠”象征着什么?
A. 秋天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寂静 -
诗中提到的“香材屑”与什么相似?
A. 花瓣
B. 鹧鸪的斑点
C. 松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定风波》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苏轼《定风波》: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风格上更加豪放。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的隐居生活,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黄庭坚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