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菖蒲联句》

时间: 2025-01-11 14:07:16

惟不识泥土,堆根抱玉泉。

虽离岩谷伴,也则翠千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惟不识泥土,堆根抱玉泉。虽离岩谷伴,也则翠千年。

白话文翻译:

这朵白菖蒲不认识泥土,却依然扎根在温润的泉水旁。即便远离了山岩和谷地,它依然能够生长出千年的翠绿。

注释:

  • :只。
  • 不识:不认识。
  • 泥土:土壤,这里指的是植物的生长环境。
  • 堆根:扎根,固定生长。
  • :依靠,环绕。
  • 玉泉:清澈的泉水,象征清雅和灵秀。
  • :虽然。
  • :远离。
  • 岩谷:山岩和谷地,指自然环境。
  • :伴随。
  • :绿色,形容植物的生机。
  • 千年:长久,形容白菖蒲的生命力。

典故解析:

白菖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常被用来象征清雅和高洁。诗中通过对菖蒲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对纯净、不拘泥于世俗的追求。玉泉的意象也与道教的“清静无为”理念相契合,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智嵩,宋代高僧,以其诗词闻名,擅长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多以清新脱俗、意蕴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清雅生活、崇尚自然的时代背景。诗人通过白菖蒲这一自然意象,抒发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白菖蒲联句》以白菖蒲为主角,展现了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命力和高洁的气质。诗的开头“惟不识泥土”即表明白菖蒲的独特性,它并不依赖于常规的生长土壤,而是扎根于清澈的泉水旁。这一意象不仅体现了菖蒲的生长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远离世俗的束缚,追求一种清净、自在的生活。

接下来的“虽离岩谷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独立性,即使远离了山岩和谷地的伴随,白菖蒲依然能保持生命的绿色,象征着长久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在这里用白菖蒲的坚韧与高洁,暗示了人应有的理想追求和心灵的洁净。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理念,令人顿感心灵的宁静与舒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惟不识泥土”:白菖蒲不认得泥土,象征着不依赖于世俗的环境。
    • “堆根抱玉泉”:扎根在美丽的泉水旁,表现出一种清雅的生活方式。
    • “虽离岩谷伴”:即便远离了自然的伴随,依旧保持生命的绿色。
    • “也则翠千年”:长久的生机,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菖蒲比作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拟人:赋予白菖蒲以人性化的特征,表现出它的独立与坚韧。
    • 对仗:全诗的结构和意象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主题在于追求一种清净、独立的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意象分析:

  • 白菖蒲:象征高洁、独立、自由的精神。
  • 泥土:代表世俗的束缚和环境的限制。
  • 玉泉:象征清澈、优雅的生活状态。
  • :代表生命力、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白菖蒲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世俗的繁华
    B. 高洁的理想
    C. 物质的追求
    D. 纷扰的生活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玉泉”主要象征____。

  3. 判断题:诗人通过白菖蒲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对/错)

答案:

  1. B
  2. 清雅和灵秀的生活状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鹿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对比释智嵩的《白菖蒲联句》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释智嵩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和高洁,而王维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