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镜》

时间: 2025-04-28 02:09:23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白话文翻译

美人与我别离后,留下了一面镜子在匣子里。自从她的花容月貌离去,秋水般的清澈已无芙蓉花的映衬。经过多年没有打开镜子,镜子上积满了红尘的灰埃,覆盖了青铜的表面。今天轻轻一拂,镜子映出我憔悴的容颜。照完之后心中更是惆怅,镜子的背面竟有双盘龙的花纹。

注释

  • 美人:指的是诗人心中所爱的人,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女子。
  • 匣中:匣子,装镜子的盒子。
  • 花颜:美丽的容颜,形容女子的美丽。
  • 秋水:比喻清澈的眼眸或者心境。
  • 芙蓉:指荷花,这里用来比喻美好而清新的事物。
  • 红埃:红尘的灰尘,象征岁月的沧桑。
  • 青铜:古代用以制镜的材料,象征珍贵的回忆。
  • 憔悴容:形容因忧伤或时间流逝而显得憔悴的容颜。
  • 双盘龙:镜子背面的花纹,象征吉祥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常关注民生疾苦,富有社会责任感。他的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创作背景

《感镜》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诗中表达了对美人离去的惆怅和对自己容颜变化的感慨。这反映了白居易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对美好爱情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感镜》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怀旧的诗作,通过一面镜子,白居易将自身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首句“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简洁明了,指出了离别的主题,镜子作为美好记忆的承载物,暗示着那段美好时光的逝去。接着,诗人用“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形象地描绘了美人离去后的孤寂与失落,秋水的清澈与芙蓉的鲜艳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心中失落的情感。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一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沉重,镜子被尘埃覆盖,不仅象征着对美好记忆的遗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而“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则是一种自我反省,镜子映照出的憔悴容颜,既是对自身变化的感慨,也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两句“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更是将诗歌推向高潮,镜子背面的盘龙图案象征着美好与吉祥,但此时已无法抚慰诗人的内心,反而加重了他的惆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白居易对时光流逝、爱情失落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 开篇点明离别的主题,镜子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怀念。
  2.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 美人离去后,诗人的生活失去了色彩,心中充满失落。
  3.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 时间的流逝让镜子蒙尘,象征着美好回忆的被遗忘。
  4.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 轻拂尘埃后,映出的憔悴之容,展示了诗人的内心纠结。
  5.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 镜子的背面虽有美丽的装饰,但无法抚慰诗人的惆怅,反而让他更加感受到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与镜子联系,深刻表现对往昔的怀念。
  • 对仗:如“花颜”和“秋水”,构成鲜明对比。
  • 意象:镜子、尘埃、龙纹等,丰富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镜子的描绘,展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惆怅。白居易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时间对生命的无情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自我反省与美好记忆。
  • 尘埃:象征岁月的沉重与遗忘。
  • :象征吉祥与美好,但此时带有惆怅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感镜》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李白
    • D. 王维
  2. 在诗中,镜子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好记忆
    • C. 权力
    • D. 时间
  3. 诗中提到的“红埃”指的是什么?

    • A. 家庭
    • B. 灰尘
    • C. 爱情
    • D. 诗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同样由白居易创作,描写爱情的长久与悲剧。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感镜》与《长恨歌》对比:两首诗都涉及爱情与时间的主题,但《感镜》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长恨歌》则描绘了历史与爱情的悲剧故事。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