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纱帽 帽即故李侍郎所赠。》

时间: 2025-01-10 22:49:38

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

帽今在顶上,君已归泉中。

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

岐山今夜月,坟树正秋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旧纱帽
白居易 〔唐代〕
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
帽今在顶上,君已归泉中。
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
岐山今夜月,坟树正秋风。

白话文翻译:

昔日你送给我的乌纱帽,如今我已年老白头。
这顶帽子现在还在我的头上,而你已回归到泉下。
物品虽然仍然可以使用,但人已去世再也无法相逢。
今晚岐山的月亮照耀着,坟墓旁的树木正迎着秋风摇曳。

注释:

  • 乌纱帽: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象征官位与身份。
  • 白头翁:指年老的人,表示诗人自己年老的状态。
  • 归泉中:指去世,归于地下。
  • 物故:物品的使用仍然可以,但人已经去世。
  • 岐山:地名,历史上与周朝有关,象征着故人之地。
  • 坟树:指墓地旁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闻名。他的诗作涵盖五言、七言等体裁,尤其以《琵琶行》和《长恨歌》最为著名。

创作背景:

《感旧纱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其回忆往事、感叹人生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物品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感旧纱帽》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诗人通过乌纱帽这一物品,寄托了对故人深切的思念。开篇提到“乌纱帽”,不仅仅是对朋友赠送之物的怀念,更是对过去岁月的追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朋友已然去世,而自己却仍在使用这顶帽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对比物品的可用性与人际关系的不可逆之间的无奈。物品可以继续存在,承载着曾经的回忆,但人一旦去世,就再也无法相见,这种道理让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最后两句“岐山今夜月,坟树正秋风”,通过描绘岐山的月光和秋风中的树木,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也暗示着对已故朋友的悼念。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既有对往昔的追忆,又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君乌纱帽:提到曾经的朋友与其赠送的帽子,暗示了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赠我白头翁:自谦地称自己为白头翁,彰显时间的流逝与自身的老迈。
  • 帽今在顶上:帽子仍在,代表怀旧情感的延续。
  • 君已归泉中:直白地表达了朋友已去世的事实。
  • 物故犹堪用:物品依然可以使用,反映出物质的存在与人情的离散。
  • 人亡不可逢:强调人死后无法再见的无奈。
  • 岐山今夜月:借自然景象营造宁静而又凄凉的氛围。
  • 坟树正秋风:秋风中的树木暗示着死亡与孤独,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物品与人的对比,突显生命的无常与物质的持久。
  • 意象:乌纱帽、月亮、秋风等意象构建出诗的情感基调,营造出怀旧与惆怅的气氛。
  • 借景抒情:用岐山月、秋风的描写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借怀念故人之物,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思念,同时也让人反思人与物的关系,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意象分析:

  • 乌纱帽:象征着曾经的友谊与身份,承载着历史与回忆。
  • 白头翁:象征着年老与时光的流逝,体现诗人的自我意识。
  • 岐山月:代表着孤独与思念,月光的清冷映衬出诗人的哀伤。
  • 坟树:象征着死亡与自然的联系,增强了诗歌的凄凉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乌纱帽”象征什么? A. 年龄
    B. 官位
    C. 财富
    D. 友谊

  2. 诗人对已故朋友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哪一句中? A. 帽今在顶上
    B. 君已归泉中
    C. 物故犹堪用
    D. 岐山今夜月

  3. “岐山今夜月”的意象给人什么感觉? A. 欢乐
    B. 冷清
    C. 热闹
    D. 明亮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李白的月亮诗作均以月亮作为意象,但白居易更多的是抒发个人情感,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的个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个性与主题在相似的意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