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元夜)》

时间: 2025-01-27 03:27:40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

更阑人静。

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月圆(元夜) 王诜 〔宋代〕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更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白话文翻译:

小桃树的枝头春天来得早,我初次穿上轻薄的罗衣。每年这个夜晚,华丽的灯火辉煌照耀,人们和月亮都圆满。皇城的街道上,箫鼓声声,寒意轻微,夜色漫长,我们纤细的手牵在一起。夜深人静时,千家万户的笑语声,透过帘幕传来。

注释:

  • 小桃枝:指初春时节的桃树枝条。
  • 薄罗衣:轻薄的丝绸衣物,常指春装。
  • 华灯:装饰华丽的灯笼。
  • 禁街:皇城内的街道。
  • 箫鼓:古代乐器,此处指节日庆典的音乐。
  • 纤手:细长的手,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手。
  • 更阑:夜深时分。
  • 帘帏:帘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诜,字子安,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的是元宵节的景象,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庆祝团圆和幸福。王诜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节日气氛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元宵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节日的喜庆和温馨。诗中“小桃枝上春来早”一句,既点明了时节,又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华灯盛照,人月圆时”则直接描绘了节日的盛况,华灯与圆月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后句“禁街箫鼓,寒轻夜永”进一步以音乐和寒意来渲染夜晚的宁静与深远。最后“千门笑语,声在帘帏”则通过声音的传递,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和人们的团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节日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桃枝上春来早”:通过小桃枝的意象,点明了春天的到来,预示着节日的喜庆。
  • “初试薄罗衣”:描绘了诗人初次穿上春装的情景,增添了节日的轻松愉悦感。
  • “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强调了元宵节的固定性和节日的盛况,华灯与圆月共同构成了节日的主题。
  •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通过箫鼓声和寒意的描写,营造了夜晚的宁静和深远。
  • “纤手同携”:描绘了人们手牵手共度节日的温馨场景。
  • “更阑人静”:夜深人静时,节日的喧嚣逐渐平息。
  • “千门笑语,声在帘帏”:通过笑语声的传递,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和人们的团聚。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小桃枝上春来早”,将春天拟人化,赋予了春天以生命和动作。
  • 对仗:如“华灯盛照,人月圆时”,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如“纤手同携”,通过比喻描绘了人们手牵手的温馨场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庆祝元宵节的团圆和幸福,通过描绘节日的盛况和人们的欢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意象分析:

  • 小桃枝:春天的象征,预示着生机和希望。
  • 华灯:节日的象征,代表着光明和喜庆。
  • 圆月:团圆的象征,与节日的主题相呼应。
  • 箫鼓:音乐的象征,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 纤手:温馨的象征,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关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桃枝上春来早”一句,描绘了什么时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华灯盛照,人月圆时”描绘了哪个节日的盛况? A. 春节 B. 中秋节 C. 元宵节 D. 端午节

  3. 诗中“纤手同携”描绘了什么场景? A. 人们手牵手共度节日 B. 人们在灯下猜谜 C. 人们在街上跳舞 D. 人们在河边放灯

答案:

  1. A. 春天
  2. C. 元宵节
  3. A. 人们手牵手共度节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和人们的欢乐。
  •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通过对比去年的元宵和今年的元宵,表达了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诜的《人月圆(元夜)》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两者都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但王诜的诗更加注重节日的温馨和人们的团聚,而辛弃疾的诗则更加强调节日的繁华和人们的欢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诜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节日诗选》:收录了多首描绘中国传统节日的诗作,可以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