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北园泛池舟中作》

时间: 2025-01-11 22:51:36

路绕高林尽,舟篷出近湾。

鸟啼青竹影,人对绿波间。

野色平当坐,春愁巧作颜。

已知湖榭近,飞絮落班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路绕高林尽,舟篷出近湾。
鸟啼青竹影,人对绿波间。
野色平当坐,春愁巧作颜。
已知湖榭近,飞絮落班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清明时节的北园里,乘舟游览的场景。舟行的路径环绕着高耸的树林,船篷从近处的湾口驶出。此时鸟儿在青翠的竹影中啼鸣,人与自然的美景相映成趣。眼前的野色如画,坐在这里不禁感到春日的愁苦悄然浮现。虽然已知湖边的亭榭近在咫尺,但飞舞的柳絮却纷纷落下,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流逝。

注释:

  • 路绕高林尽:道路环绕着高大的树林,直到尽头。
  • 舟篷出近湾:船篷从靠近的湾口驶出。
  • 鸟啼青竹影:鸟儿在青竹的影子下啼鸣。
  • 人对绿波间:人坐在绿波之中。
  • 野色平当坐:野外的景色平坦如画,坐在这里。
  • 春愁巧作颜:春天的愁苦自然流露在脸上。
  • 已知湖榭近:已经知道湖边的亭子很近。
  • 飞絮落班班:飞舞的柳絮纷纷落下,形成一片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君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善于描绘山水风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北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清明北园泛池舟中作》意境清新,描绘了春日里北园的自然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舟行的景象与春天的气息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清明时节的别样情趣。开头两句“路绕高林尽,舟篷出近湾”,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鸟儿在竹影中啼鸣,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接下来的“人对绿波间”,则引人入胜,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春愁巧作颜,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既有对美好春景的享受,也有对流逝时光的惆怅。最后一句“飞絮落班班”,则在意象上升华,将清明的愁绪与春天的美丽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路绕高林尽:描绘了曲折的道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舟篷出近湾:表现出舟行的轻盈,给人以活动的感觉。
  3. 鸟啼青竹影:鸟鸣声与竹影交融,形成和谐的画面。
  4. 人对绿波间: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体现了诗人的感受。
  5. 野色平当坐:野外的景色如画,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
  6. 春愁巧作颜:春天的愁苦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情感真挚。
  7. 已知湖榭近:反映了对美好景致的认识。
  8. 飞絮落班班:柳絮飞舞,增强诗的动感和季节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愁比作春天的面容,生动形象。
  • 拟人:鸟儿啼鸣,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
  • 对仗:如“鸟啼青竹影,人对绿波间”,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高林: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 :代表着自由与探索的精神。
  • 鸟啼:生机与活力的象征。
  • 绿波: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春天的气息。
  • 飞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韩维
    • C. 杜甫
  2. “春愁巧作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愁
    • C. 愤怒
  3.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 A. 山间
    • B. 湖边
    • C. 北园

答案:

  1. B. 韩维
  2. B. 忧愁
  3. C. 北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但更侧重于历史的忧虑与个人的困扰。
  • 王维《山居秋暝》:相比之下,更强调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