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子华仲连二兄游湖》

时间: 2025-01-11 23:04:21

浊酒非陶令,方池似习家。

放舡风动柳,着岸水涵花。

对景情无极,高歌兴转赊。

群鸟思共济,何心问仙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子华仲连二兄游湖
作者: 韩维 〔宋代〕

浊酒非陶令,方池似习家。
放舡风动柳,着岸水涵花。
对景情无极,高歌兴转赊。
群鸟思共济,何心问仙槎。


白话文翻译:

这壶浊酒可不是陶渊明的那种,眼前的方形池塘又不像是习家那样的风景。我放舟在湖上,微风吹动着柳树,船靠岸时,水面映衬着岸边的花朵。面对这美丽的景色,我的情绪无穷无尽,便高歌而唱,兴致愈发高涨。群鸟似乎也在思念着一起翱翔的感觉,哪里还顾得上询问那传说中的仙人和神仙的舟船呢?


注释:

  1. 浊酒非陶令:这里的“浊酒”指的是普通的酒,不如陶渊明的清酒有名。陶渊明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以其隐逸生活和饮酒作诗而闻名。

  2. 方池似习家:提到“习家”,可能是指习凿齿,这里用来对比,表达此地的池塘不是名士的园林,而是简朴的自然环境。

  3. 放舡风动柳:放舡即放船,船在水上漂浮,微风拂动柳树的画面。

  4. 着岸水涵花:船靠岸时,水面映照着岸边的花朵,形成美丽的景象。

  5. 对景情无极:面对这样的美景,诗人的情感无边无际。

  6. 高歌兴转赊:高声歌唱,兴致越来越高。

  7. 群鸟思共济:群鸟也在思念一起飞翔的乐趣。

  8. 何心问仙槎:不再关心传说中的仙人和仙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廷光,号东山,宋代诗人,性格洒脱,善于游历,作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朋友交往,作品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友人游湖之际,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惜,表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游湖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畅游湖上的愉悦心情。开篇即以“浊酒非陶令”开场,表明自己的饮酒方式与陶渊明的清酒有异,暗示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与陶渊明不同,更加现实和亲近自然。接下来的描写中,通过“放舡风动柳”、“着岸水涵花”展现了湖面上的轻松美丽画面,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诗中“对景情无极,高歌兴转赊”,更是传达了诗人面对美景的无尽感慨,情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不断升华,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最后一句“何心问仙槎”,则是一种洒脱的态度,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珍惜,抛却对虚幻的追求,显示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归属感。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浊酒非陶令:诗人开头就设定一个对比,表明自己偏爱简单的生活。

  • 方池似习家:与习家相关的池塘,暗示着对生活的自然态度。

  • 放舡风动柳:描绘出轻松愉悦的环境,给人以宁静感。

  • 着岸水涵花:美丽的自然景色唤起了诗人的情感。

  • 对景情无极:感受到自然的美,情感愈加丰富。

  • 高歌兴转赊:高歌的兴致愈发高涨,表现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 群鸟思共济:鸟儿的思念引申出对友谊的渴望。

  • 何心问仙槎:放下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回归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与陶渊明的清酒进行比较,突出生活的不同选择。

  • 对仗:如“放舡风动柳,着岸水涵花”,形成美妙的音韵。

  • 拟人:群鸟的情感被赋予人性,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生活的情趣和人际关系。

  2. 方池: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3. :象征柔美与生命的活力。

  4. :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愉悦。

  5. :象征自由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浊酒”是指什么?
    A. 陶渊明的清酒
    B. 普通的酒
    C. 美酒佳酿

  2. “高歌兴转赊”中的“兴”指的是什么?
    A. 兴趣
    B. 兴奋
    C. 愉悦的情感

  3. 诗中提到的“仙槎”指的是什么?
    A. 仙人的船
    B. 诗人的船
    C. 朋友的船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陶渊明《饮酒》系列
  2. 苏轼《赤壁赋》
  3.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但更偏向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陶渊明传》
  4. 《韩维诗集》
  5. 《宋代文人生活与思想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同子华仲连二兄游湖》的深入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