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杜御史还广陵
惭君从弱岁,顾我比诸昆。
同事元戎久,俱承国士恩。
随莺过淮水,看柳向辕门。
草色金陵岸,思心那可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杜御史的惭愧与敬仰之情。诗人认为自己从小就比不上杜御史,尽管他们同为国士并曾同事多年,但自己的成就与才能远不如杜。随着春天的莺鸟飞过淮水,柳树在辕门外摇曳,金陵岸的草色正盛,但思念之情又岂能用言语来表达呢?
注释:
- 惭君:惭愧于你。
- 弱岁:年少时,年轻时。
- 顾我:回顾我。
- 同事元戎:与元戎(指军人)同事。
- 承国士恩:受到国家高士的恩惠。
- 随莺过淮水:随着黄莺飞过淮水。
- 辕门:古代车马的门,借指城市的门。
- 草色金陵岸:金陵(今南京)岸边的草色。
典故解析:
“元戎”指的是统帅和指挥官,常用于描述那些勇敢而有才能的士兵或军官。诗中提到的“国士”是指国家的英才,显示了作者对杜御史的崇敬与羡慕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送杜御史还广陵”一诗是在友人杜御史即将返回广陵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与敬仰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杜御史之间的深厚情谊与诗人的自我反思。诗的开头以“惭君从弱岁”自谦,透露出一种对友人卓越才能的羡慕和自身的不足。接着,诗人回忆起与杜御史共同工作的经历,感慨两人虽同为国士,却有着不同的命运与前途。
在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时,诗人使用“随莺过淮水,看柳向辕门”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与生机。这一画面不仅富有视觉美感,也暗喻着友人即将踏上的归途。最后一句“草色金陵岸,思心那可论”则深化了思念之情,表现出对于友人离去的无奈与心中的惆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采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感受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惭君从弱岁:诗人对杜御史的才能感到惭愧,表达了自谦之情。
- 顾我比诸昆:回顾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其他朋友。
- 同事元戎久:与杜御史同为国家栋梁,一同工作多年。
- 俱承国士恩:共同受到国家高士的恩惠,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友情与共同的使命感。
- 随莺过淮水:描绘春天的景象,莺鸟飞过淮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看柳向辕门:柳树在门前摇曳,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春日气氛。
- 草色金陵岸:金陵岸边的草色生机盎然,表明春天的生机。
- 思心那可论:思念之情难以言表,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比如,开头的“惭君”与“顾我”形成对比,突显出诗人的自谦与对友人的敬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杜御史的敬仰与思念之情,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柳:象征着柔美与温柔,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 淮水:流淌的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友人即将离去。
- 草色:生命的象征,表达了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元戎”指的是: A. 一个地方
B. 军人或将领
C. 一种鸟类 -
诗人对于杜御史的态度是: A. 自满
B. 羡慕与敬仰
C. 漠不关心 -
“草色金陵岸”中的“草色”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萧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嘉祐的《送杜御史还广陵》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友谊与思念,后者则着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嘉祐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