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袅袅鞭丝冲落絮》

时间: 2025-01-11 09:58:22

袅袅鞭丝冲落絮,归去临春,试问春何许?

小阁重帘天易暮,隔帘阵阵飞红雨。

刻意伤春谁与诉,闷拥罗衾,动作经旬度。

已恨年华留不住,争知恨里年华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袅袅鞭丝冲落絮
作者: 王国维

袅袅鞭丝冲落絮,
归去临春,试问春何许?
小阁重帘天易暮,
隔帘阵阵飞红雨。

刻意伤春谁与诉,
闷拥罗衾,动作经旬度。
已恨年华留不住,
争知恨里年华去!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春风带着纷飞的柳絮,
我归去探访春天,难道春天在何方?
小阁楼中重重的帘幕,天色渐渐变暗,
隔着帘子,阵阵飞来的花瓣如细雨。

伤春的情怀又能向谁倾诉?
我闷闷不乐地拥着罗衾,日子一天天过去。
已经恨这一年华留不住,
又怎能知道在恨中年华悄然流逝?


注释:

  1. 袅袅:轻柔、弥漫的样子。
  2. 鞭丝:指柳条,形容春风轻拂的细长柳丝。
  3. 落絮:飞舞的柳絮。
  4. 临春:意指即将迎来春天。
  5. 小阁:小楼阁,诗人所处的环境。
  6. 重帘:厚重的帘子,形容隔绝外界。
  7. 飞红雨:指飘落的花瓣,如雨般纷飞。
  8. 罗衾:轻薄的被褥,象征孤寂与冷清。
  9. 经旬度:形容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诗中提到的“春”常常是古代文人所寄托的理想与情感的象征,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而“伤春”则是古代文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国维(1877-1927),字浩然,号静安,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美术家。他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之一,致力于古典诗词的研究与创作,作品风格兼具古典与现代的特点。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国维晚期,正值他人生的多重困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春光的渴望,反映了他内心的抑郁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袅袅鞭丝冲落絮”的开头,引入了春风与柳絮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中“归去临春,试问春何许”的自问自答,流露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诗人通过“小阁重帘天易暮”描绘了自己身处的小阁楼,重重的帘子让外面的光景显得遥不可及,似乎在表达一种被孤立的感觉。而“隔帘阵阵飞红雨”则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传达了春天的美丽和短暂。

在“刻意伤春谁与诉”中,诗人流露出对伤感情怀的孤独感,内心的苦闷无法倾诉,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春天的思念。最后两句“已恨年华留不住,争知恨里年华去”,以强烈的情感总结全诗,表达了对青春年华的惋惜与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上都极为精致,展现了王国维深厚的诗歌功底与对生命思考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袅袅鞭丝冲落絮:春风轻柔,柳丝随风飘扬,柳絮随之飞舞。
  2. 归去临春,试问春何许?:我想回归春天,但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3. 小阁重帘天易暮:我在小阁楼中,厚重的帘子下,天色渐渐黑暗。
  4. 隔帘阵阵飞红雨:隔着帘子,外面的花瓣如细雨般纷飞而入。
  5. 刻意伤春谁与诉:我特意伤感春天,谁来倾诉我的情怀?
  6. 闷拥罗衾,动作经旬度:我闷闷不乐地拥着薄被,时间一天天过去。
  7. 已恨年华留不住:我已恨这一年华无法停留。
  8. 争知恨里年华去!:又怎能知道,在这种怨恨中年华悄然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丝与春风比拟,赋予春风生命。
  • 拟人:春天如同一个可亲近的对象。
  • 对仗:如“刻意伤春”和“闷拥罗衾”形成对称,增强了情感的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春天的思念,表现了对青春年华流逝的无奈与惋惜,透出一种悲伤与孤独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命、希望与美好。
  2. 柳丝:代表柔情与春的气息。
  3. 花瓣:象征着美丽与短暂。
  4. 罗衾: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压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袅袅鞭丝”指的是什么? A. 柳树的枝条
    B. 春风
    C. 花瓣

  2. “已恨年华留不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向往
    B. 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C. 对孤独的渴望

  3. 诗中提到的小阁代表了什么? A. 舒适的生活
    B. 隔绝外界的孤独感
    C. 美好的春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的《如梦令》
  2.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国维的《蝶恋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王国维更加强调春天的短暂与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在于对失去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诗词全集》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