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际寺上方》

时间: 2025-04-27 06:25:55

松高萝蔓轻,中有石床平。

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

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

回步忽山尽,万缘从此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云际寺上方
作者:卢纶 〔唐代〕

松高萝蔓轻,中有石床平。
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
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
回步忽山尽,万缘从此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云际寺的宁静与超脱,诗人站在高处,看到松树高耸,藤蔓轻柔,寺中有一块平坦的石床。下面的水流湍急,而上方的灯光却透出明亮。空灵的寺门并不容易开启,最初的境地本没有固定的路径。回头一看,山峦已尽,万般缘分从此开始。

注释

  • 松高:形容松树高耸入云。
  • 萝蔓:指藤蔓植物,形态轻盈。
  • 石床平:寺中有一块平坦的石床,象征简单与宁静。
  • 下界水长急:指下面的河水流得很急,形成对比。
  • 灯自明:上方的灯光自然明亮,象征智慧与启迪。
  • 空门不易启:空门象征寺院的佛门,开启不易,体现超脱。
  • 初地本无程:表示最初的境地没有固定的方向,暗示修行的无限可能。
  • 万缘从此生:回首山尽,意味着一切缘分就在此刻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唐代诗人,字子绣,号青衫,生于盛唐时期,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多以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风以细腻和优美见长,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文化艺术兴盛。诗人游历于名山大川,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感悟,促使其创作出此类表现超然心境的诗作。

诗歌鉴赏

《题云际寺上方》是一首表现超然境界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云际寺的自然环境,折射出诗人心灵的宁静与超脱。首句“松高萝蔓轻”,展现了寺院的自然景致,松树高耸,藤蔓轻盈,形成一种清新、恬静的氛围。接着“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下面的水流湍急象征着世俗的纷扰,而上方的灯光则象征着智慧与宁静,暗示了修行者在世间万象中寻找内心安宁的过程。

“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表达了修行道路的艰辛与复杂。空门的开启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灵的启迪。最后“回步忽山尽,万缘从此生”则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缘分的深刻体悟,回头一看,山已经尽头,象征着一种放下与超越。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灵性和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高萝蔓轻:描绘了寺院自然环境的优美,松树的高大与藤蔓的轻盈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2. 中有石床平:石床的平坦象征宁静,暗示修行者在此可以得到内心的安宁。
  3. 下界水长急:下方的水流急促,象征世间的纷扰与急躁。
  4. 上方灯自明:灯光的明亮与安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光明。
  5. 空门不易启:强调修行之路的艰难,开启空门需有毅力与决心。
  6. 初地本无程:表明修行的路径并不是固定的,象征着无限的可能。
  7. 回步忽山尽:回头一看,山已尽,象征着对过往的释然。
  8. 万缘从此生:表达了从此刻开始,万般缘分的启示,寓意人生的新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心境相结合,增强诗意。
  • 对比:上下文的急与明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内心的宁静。
  • 象征:空门象征修行与心灵的启迪。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超然与宁静的主题,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超越以及对内心光明的追求,呈现出一种超脱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高洁。
  • 藤蔓:代表轻盈与自由。
  • 石床:象征宁静与安稳。
  • 灯光:代表智慧与启迪。
  • 水流:象征世俗的纷扰与急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下界水长急”意味着什么?

    • A. 下面的水流很缓慢
    • B. 下面的水流很急促
    • C. 下面没有水流
    • D. 下面的水流很清澈
  2. 填空题: 诗中的“松高萝蔓轻”描绘了____的对比。

  3. 判断题: “空门不易启”表达了修行的简单性。 (对/错)

答案

  1. B
  2. 松树,高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描绘山水田园的清新与宁静,展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诗词对比

  • 《题西林壁》:苏轼
    两首诗都是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内心的超然与哲理思想,但卢纶的诗更侧重于宁静的氛围,而苏轼则多了一份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典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