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
时间: 2025-02-04 15:40:02
银云卷晴缥缈,卧长龙一带。
柳丝蘸、几簇柔烟,两市帘栋如画。
芳草岸、弯环半玉,鳞鳞曲港双流会。
看碧天连水,翻成箭样风快。
白露横江,一苇万顷,问灵槎何在。
空翠湿衣不胜寒,日华金掌沆瀣。
甃花平、绿文衬步,琼田涌出神仙界。
黛眉修,依约雾鬟,在秋波外。
阁嘘青蜃,楼啄彩虹,飞盖蹴鳌背。
灯火暮,相轮倒影,偷睇别浦,片片归帆,远自天际。
舞蛟幽壑,栖鸦古木,有人翦取松江水,忆细鳞巨口鱼堪鲙。
波涵笠泽,时见静影浮光,霏阴万貌千态。
蒹葭深处,应有闲鸥,寄语休见怪。
倩洗却、香红尘面,买个扁舟,身世飘萍,名利微芥。
阑干拍遍,除东曹掾,与天随子是我辈,尽胸中、著得乾坤大。
亭前无限惊涛,总把遥吟,月明满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银云卷晴缥缈,卧长龙一带。柳丝蘸几簇柔烟,两市帘栋如画。芳草岸弯环半玉,鳞鳞曲港双流会。看碧天连水,翻成箭样风快。白露横江,一苇万顷,问灵槎何在。空翠湿衣不胜寒,日华金掌沆瀣。甃花平绿文衬步,琼田涌出神仙界。黛眉修,依约雾鬟,在秋波外。阁嘘青蜃,楼啄彩虹,飞盖蹴鳌背。灯火暮,相轮倒影,偷睇别浦,片片归帆,远自天际。舞蛟幽壑,栖鸦古木,有人翦取松江水,忆细鳞巨口鱼堪鲙。波涵笠泽,时见静影浮光,霏阴万貌千态。蒹葭深处,应有闲鸥,寄语休见怪。倩洗却香红尘面,买个扁舟,身世飘萍,名利微芥。阑干拍遍,除东曹掾,与天随子是我辈,尽胸中著得乾坤大。亭前无限惊涛,总把遥吟,月明满载。
白话文翻译
银色的云朵在晴空中卷起缥缈的景象,像一条长龙横卧。柳丝轻拂,几簇柔烟缭绕,两市的帘栋如画般美丽。芳草岸弯曲如半玉,鳞鳞的曲港交汇双流。看碧天与水相连,风如箭般快速。白露横跨江面,一苇可渡万顷,问那灵槎何在。空翠的湿气让人感到不胜寒意,日华如金掌般璀璨。花砖平铺,绿文衬步,琼田中涌出神仙界。黛眉修长,依约如雾鬟,在秋波之外。阁楼如嘘出青蜃,楼阁啄食彩虹,飞盖踏在鳌背上。灯火黄昏,相轮倒影,偷看别浦,片片归帆远自天际。舞动的蛟龙在幽壑,栖息的乌鸦在古木,有人剪取松江水,回忆细鳞巨口鱼的美味。波光涵映笠泽,时见静影浮光,霏阴万貌千态。蒹葭深处,应有闲鸥,寄语休见怪。请洗去香红尘面,买个扁舟,身世如飘萍,名利微不足道。阑干拍遍,除了东曹掾,与天随子是我辈,尽胸中著得乾坤大。亭前无限惊涛,总把遥吟,月明满载。
注释
- 银云:比喻云朵如银色。
- 缥缈:隐约、不清晰。
- 长龙:比喻山脉或河流。
- 柳丝:柳树的枝条。
- 柔烟:轻柔的烟雾。
- 两市:两个城市。
- 帘栋:帘子和房屋的梁柱。
- 芳草岸:长满芳草的河岸。
- 鳞鳞曲港:波光粼粼的弯曲港口。
- 双流会:两条河流交汇。
- 白露:秋天的露水。
- 一苇:比喻小船。
- 灵槎:神话中的仙舟。
- 空翠:空中的翠绿色。
- 日华:太阳的光辉。
- 金掌:比喻太阳的光辉。
- 沆瀣:夜间的露水。
- 甃花:砖砌的花纹。
- 琼田:美丽的田野。
- 神仙界:比喻美丽如仙境的地方。
- 黛眉:女子修长的眉毛。
- 雾鬟:女子如雾的发髻。
- 阁嘘青蜃:阁楼如嘘出青色的蜃气。
- 楼啄彩虹:楼阁如啄食彩虹。
- 飞盖:飞翔的伞盖。
- 蹴鳌背:踏在鳌鱼的背上。
- 相轮:佛教中的法轮。
- 偷睇:偷偷地看。
- 别浦:别处的港口。
- 舞蛟:舞动的蛟龙。
- 幽壑:深谷。
- 栖鸦:栖息的乌鸦。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翦取松江水:剪取松江的水。
- 细鳞巨口鱼:细鳞大口的鱼。
- 笠泽:地名,指松江。
- 静影浮光:平静的水面反射的光影。
- 霏阴:细雨蒙蒙。
- 蒹葭:芦苇。
- 闲鸥:悠闲的海鸥。
- 香红尘面:尘世的繁华。
- 扁舟:小船。
- 身世飘萍:比喻人生漂泊不定。
- 名利微芥:名利微不足道。
- 阑干:栏杆。
- 东曹掾:官名。
- 天随子:诗人自指。
- 乾坤大:天地广阔。
- 惊涛:汹涌的波涛。
- 遥吟:远处的吟唱。
- 月明满载:月光满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绍,字直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融入了诗人对名利淡泊的态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融入了诗人对名利淡泊的态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银云卷晴缥缈”、“柳丝蘸几簇柔烟”等,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壮阔。同时,诗人通过对“白露横江”、“一苇万顷”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淡泊的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银云卷晴缥缈:描绘云朵如银色,在晴空中卷起缥缈的景象。
- 卧长龙一带:比喻山脉或河流如长龙横卧。
- 柳丝蘸几簇柔烟:柳树的枝条轻拂,几簇柔烟缭绕。
- 两市帘栋如画:两市的帘子和房屋的梁柱如画般美丽。
- 芳草岸弯环半玉:长满芳草的河岸弯曲如半玉。
- 鳞鳞曲港双流会:波光粼粼的弯曲港口交汇双流。
- 看碧天连水:看碧天与水相连。
- 翻成箭样风快:风如箭般快速。
- 白露横江:秋天的露水横跨江面。
- 一苇万顷:比喻小船可渡万顷。
- 问灵槎何在:问那神话中的仙舟何在。
- 空翠湿衣不胜寒:空中的翠绿色湿气让人感到不胜寒意。
- 日华金掌沆瀣:太阳的光辉如金掌般璀璨。
- 甃花平绿文衬步:砖砌的花纹平铺,绿文衬步。
- 琼田涌出神仙界:美丽的田野中涌出神仙界。
- 黛眉修,依约雾鬟:女子修长的眉毛,依约如雾鬟。
- 在秋波外:在秋波之外。
- 阁嘘青蜃:阁楼如嘘出青色的蜃气。
- 楼啄彩虹:楼阁如啄食彩虹。
- 飞盖蹴鳌背:飞翔的伞盖踏在鳌鱼的背上。
- 灯火暮:灯火黄昏。
- 相轮倒影:佛教中的法轮倒影。
- 偷睇别浦:偷偷地看别处的港口。
- 片片归帆:片片归帆远自天际。
- 舞蛟幽壑:舞动的蛟龙在深谷。
- 栖鸦古木:栖息的乌鸦在古老的树木。
- 有人翦取松江水:有人剪取松江的水。
- 忆细鳞巨口鱼堪鲙:回忆细鳞大口鱼的美味。
- 波涵笠泽:波光涵映笠泽。
- 时见静影浮光:时见平静的水面反射的光影。
- 霏阴万貌千态:细雨蒙蒙,万貌千态。
- 蒹葭深处:芦苇深处。
- 应有闲鸥:应有悠闲的海鸥。
- 寄语休见怪:寄语休见怪。
- 倩洗却香红尘面:请洗去尘世的繁华。
- 买个扁舟:买个扁舟。
- 身世飘萍:比喻人生漂泊不定。
- 名利微芥:名利微不足道。
- 阑干拍遍:栏杆拍遍。
- 除东曹掾:除了官名。
- 与天随子是我辈:与天随子是我辈。
- 尽胸中著得乾坤大:尽胸中著得天地广阔。
- 亭前无限惊涛:亭前无限汹涌的波涛。
- 总把遥吟:总把遥吟。
- 月明满载:月光满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云卷晴缥缈”、“柳丝蘸几簇柔烟”等,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性。
- 拟人:如“阁嘘青蜃”、“楼啄彩虹”等,通过拟人赋予景物以生命力。
- 对仗:如“白露横江,一苇万顷”等,通过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白露横江”、“一苇万顷”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淡泊的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云:比喻云朵如银色。
- 缥缈:隐约、不清晰。
- 长龙:比喻山脉或河流。
- 柳丝:柳树的枝条。
- 柔烟:轻柔的烟雾。
- 两市:两个城市。
- 帘栋:帘子和房屋的梁柱。
- 芳草岸:长满芳草的河岸。
- 鳞鳞曲港:波光粼粼的弯曲港口。
- 双流会:两条河流交汇。
- 白露:秋天的露水。
- 一苇:比喻小船。
- 灵槎:神话中的仙舟。
- 空翠:空中的翠绿色。
- 日华:太阳的光辉。
- 金掌:比喻太阳的光辉。
- 沆瀣:夜间的露水。
- 甃花:砖砌的花纹。
- 琼田:美丽的田野。
- 神仙界:比喻美丽如仙境的地方。
- 黛眉:女子修长的眉毛。
- 雾鬟:女子如雾的发髻。
- 阁嘘青蜃:阁楼如嘘出青色的蜃气。
- 楼啄彩虹:楼阁如啄食彩虹。
- 飞盖:飞翔的伞盖。
- 蹴鳌背:踏在鳌鱼的背上。
- 相轮:佛教中的法轮。
- 偷睇:偷偷地看。
- 别浦:别处的港口。
- 舞蛟:舞动的蛟龙。
- 幽壑:深谷。
- 栖鸦:栖息的乌鸦。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翦取松江水:剪取松江的水。
- 细鳞巨口鱼:细鳞大口的鱼。
- 笠泽:地名,指松江。
- 静影浮光:平静的水面反射的光影。
- 霏阴:细雨蒙蒙。
- 蒹葭:芦苇。
- 闲鸥:悠闲的海鸥。
- 香红尘面:尘世的繁华。
- 扁舟:小船。
- 身世飘萍:比喻人生漂泊不定。
- 名利微芥:名利微不足道。
- 阑干:栏杆。
- 东曹掾:官名。
- 天随子:诗人自指。
- 乾坤大:天地广阔。
- 惊涛:汹涌的波涛。
- 遥吟:远处的吟唱。
- 月明满载:月光满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云卷晴缥缈”中的“银云”比喻什么? A. 云朵 B. 山脉 C. 河流 D. 树木
- “柳丝蘸几簇柔烟”中的“柔烟”指的是什么? A. 烟雾 B. 柳枝 C. 云朵 D. 水汽
- “白露横江”中的“白露”指的是什么? A. 白色的露水 B. 秋天的露水 C. 春天的露水 D. 夏天的露水
- “一苇万顷”中的“一苇”比喻什么? A. 小船 B. 大船 C. 芦苇 D. 竹竿
- “空翠湿衣不胜寒”中的“空翠”指的是什么? A. 空中的翠绿色 B. 地面的翠绿色 C. 水面的翠绿色 D. 树木的翠绿色
答案:
- A 2. A 3. B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杜甫《登高》: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黄公绍《莺啼序》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黄公绍的诗更加细腻,苏轼的赋更加宏大。
- 黄公绍《莺啼序》与杜甫《登高》: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黄公绍的诗更加清新,杜甫的诗更加沉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绍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并提供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
- 《黄公绍诗集》:收录了黄公绍的全部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