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教授基仲》

时间: 2024-09-19 21:36:18

先君昔作濡须令,闾里所知清德高。

末路我今惭世业,一门君乃冠长髦。

长公已有朝阳誉,夫子宁淹独冷曹。

颇念相从问畴昔,不堪岁月去滔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王教授基仲 先君昔作濡须令,闾里所知清德高。 末路我今惭世业,一门君乃冠长髦。 长公已有朝阳誉,夫子宁淹独冷曹。 颇念相从问畴昔,不堪岁月去滔滔。

白话文翻译:

先父曾任濡须令,乡里皆知其清廉高尚。 如今我虽末路,愧对家业,而你却是一门之长,冠绝群英。 长兄已有如朝阳般的美誉,你又怎会久留于冷落的官署。 我常怀念与你共话往昔,但岁月如流水,令人不堪回首。

注释:

  1. 先君:指已故的父亲。
  2. 濡须令:古代官职名,濡须是地名。
  3. 闾里:乡里,指家乡。
  4. 清德高:清廉高尚的品德。
  5. 末路:指晚年或事业衰落。
  6. 世业:家传的事业或名声。
  7. 一门:指一个家族。
  8. 冠长髦:指在家族中地位显赫,才华出众。
  9. 长公:指长兄。
  10. 朝阳誉:比喻名声显赫,如朝阳般耀眼。
  11. 夫子:对对方的尊称。
  12. 宁淹:岂会久留。
  13. 独冷曹:指冷落的官署。
  14. 颇念:很怀念。
  15. 相从:一起,共同。
  16. 问畴昔:回忆过去。
  17. 岁月去滔滔:形容岁月流逝如滔滔江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是赵蕃赠给王基仲的作品,表达了对王基仲的敬佩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赵蕃晚年,当时他已感到自己事业无成,而对王基仲的成就和名声表示敬佩。诗中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先父清廉高尚品德的回忆,以及对王基仲成就的赞扬,表达了作者对家族荣耀的怀念和对王基仲的敬佩。诗中“先君昔作濡须令,闾里所知清德高”一句,既是对先父的缅怀,也是对家族传统的自豪。而“末路我今惭世业,一门君乃冠长髦”则透露出作者对自己晚年境遇的无奈和对王基仲的羡慕。后两句“颇念相从问畴昔,不堪岁月去滔滔”更是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家族荣耀和个人境遇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1. 先君昔作濡须令,闾里所知清德高。 这句诗通过对先父清廉高尚品德的回忆,展现了家族的传统和荣耀。

  2. 末路我今惭世业,一门君乃冠长髦。 这句诗通过对个人晚年境遇的无奈和对王基仲的羡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长公已有朝阳誉,夫子宁淹独冷曹。 这句诗通过对长兄和王基仲的赞扬,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成就的敬佩。

  4. 颇念相从问畴昔,不堪岁月去滔滔。 这句诗通过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修辞手法:

  1. 对比:诗中通过对先父和王基仲的对比,以及对自己晚年境遇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
  2. 比喻:“朝阳誉”比喻名声显赫,如朝阳般耀眼。
  3. 拟人:“岁月去滔滔”将岁月拟人化,形容其流逝如滔滔江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家族荣耀的怀念和对王基仲的敬佩,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1. 先君:代表家族的传统和荣耀。
  2. 濡须令:代表清廉高尚的品德。
  3. 朝阳誉:代表名声显赫,如朝阳般耀眼。
  4. 岁月去滔滔:代表时光流逝,如滔滔江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先君昔作濡须令”中的“先君”指的是什么? A. 先父 B. 先祖 C. 先兄 D. 先师

  2. 诗中“一门君乃冠长髦”中的“冠长髦”指的是什么? A. 家族中的长者 B. 才华出众 C. 地位显赫 D. 清廉高尚

  3. 诗中“长公已有朝阳誉”中的“朝阳誉”比喻什么? A. 名声显赫 B. 清廉高尚 C. 才华出众 D. 地位显赫

  4. 诗中“岁月去滔滔”中的“滔滔”比喻什么? A. 时光流逝 B. 江水奔流 C. 岁月静好 D. 岁月悠长

答案:

  1. A
  2. C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赵蕃的其他作品,如《章泉诗集》中的其他诗作。
  2.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词对比:

  1. 赵蕃的《赠王教授基仲》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注》
  2. 《赵蕃诗集》
  3.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