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筵中咏红手帕》

时间: 2025-01-26 11:17:03

鹤绫三尺晓霞浓,送与东家二八容。

罗带绣裙轻好系,

藕丝红缕细初缝。

别来拭泪遮桃脸,行去包香坠粉胸。

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鹤绫三尺晓霞浓,送与东家二八容。 罗带绣裙轻好系,藕丝红缕细初缝。 别来拭泪遮桃脸,行去包香坠粉胸。 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

白话文翻译:

三尺长的鹤绫如晨霞般绚烂,赠予东家那位十六岁的佳人。 罗带与绣裙轻盈易系,藕丝般的红线刚刚缝合。 离别时用它擦拭泪水,遮掩着如桃般的脸庞,行走间它包裹着香气,落在粉嫩的胸前。 闲暇时缠绕在洁白的手腕上,为了你,我在池边折下芙蓉花。

注释:

  • 鹤绫:一种质地轻柔的丝织品。
  • 晓霞:比喻鹤绫的颜色鲜艳如晨霞。
  • 东家:指东边的邻家或主人。
  • 二八容:指十六岁的少女。
  • 罗带绣裙:指女子所穿的装饰华丽的衣裙。
  • 藕丝红缕:形容线细如藕丝,颜色红艳。
  • 桃脸:形容女子面容娇美如桃。
  • 粉胸:指女子胸部娇嫩如粉。
  • 皓腕:洁白的手腕。
  • 折芙蓉:折取池中的芙蓉花,象征美好与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字昭梦,福建莆田人。他的诗作多以咏物、抒怀为主,风格清新,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此诗可能是在一次宴会上即兴所作,用以赞美或赠予某位年轻貌美的女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宴会中,诗人为了表达对某位年轻女子的赞美或赠礼之情而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纯洁,以及诗人对她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的美丽形象,通过“鹤绫”、“晓霞”、“罗带绣裙”等意象,展现了女子的服饰之美。诗中的“别来拭泪遮桃脸”一句,既表现了女子的娇羞,又隐含了离别的哀愁。而“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则展现了女子的闲适与纯洁,以及诗人对她的深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女子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鹤绫三尺晓霞浓”:以“鹤绫”比喻女子的服饰,用“晓霞浓”形容其色彩鲜艳。
  2. “送与东家二八容”:指将美丽的鹤绫赠予东家那位十六岁的佳人。
  3. “罗带绣裙轻好系”:形容女子的衣裙轻盈易系,显示出她的优雅。
  4. “藕丝红缕细初缝”:用“藕丝红缕”形容衣裙的缝制精细,颜色红艳。
  5. “别来拭泪遮桃脸”:表现女子离别时的娇羞与哀愁,用“桃脸”形容其面容娇美。
  6. “行去包香坠粉胸”:描绘女子行走时衣裙包裹着香气,落在娇嫩的胸前。
  7. “无事把将缠皓腕”:形容女子闲暇时将鹤绫缠绕在洁白的手腕上,显示出她的闲适。
  8. “为君池上折芙蓉”:表达诗人为了女子而在池边折取芙蓉花,象征对她的深情与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鹤绫三尺晓霞浓”中的“晓霞”比喻鹤绫的颜色。
  • 拟人:如“别来拭泪遮桃脸”中的“拭泪”赋予鹤绫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罗带绣裙轻好系,藕丝红缕细初缝”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女子美丽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女子的深情。诗中展现了女子的服饰之美、娇羞之态和纯洁之质,传达了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鹤绫:象征着高贵与美丽。
  • 晓霞:象征着鲜艳与活力。
  • 罗带绣裙:象征着女子的优雅与华丽。
  • 藕丝红缕:象征着精细与红艳。
  • 桃脸:象征着娇美与娇羞。
  • 粉胸:象征着娇嫩与纯洁。
  • 皓腕:象征着洁白与纯净。
  • 芙蓉: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鹤绫”比喻了什么? A. 女子的服饰 B. 女子的面容 C. 女子的手腕 答案:A

  2. “别来拭泪遮桃脸”中的“桃脸”形容了什么? A. 女子的手腕 B. 女子的面容 C. 女子的衣裙 答案:B

  3. 诗中的“折芙蓉”象征了什么? A. 离别 B. 美好与纯洁 C. 哀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清平调·其一》:同样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高贵。
  • 杜牧《秋夕》:通过对女子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清平调·其一》与徐夤的《尚书筵中咏红手帕》:两者都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徐夤的诗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唐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徐夤诗歌的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