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中秋)》

时间: 2025-05-14 15:03:55

寻常三五。

坐待丹山飞玉兔。

试问常娥。

底事清光此夜多。

尊空客满。

纵有肃鸟霜鸟无处换。

不倒金荷。

可奈金波潋滟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中秋) 谢薖 〔宋代〕

寻常三五。坐待丹山飞玉兔。试问常娥。底事清光此夜多。尊空客满。纵有肃鸟霜鸟无处换。不倒金荷。可奈金波潋滟何。

白话文翻译

每年中秋的这一天,我都会坐等那传说中从丹山飞来的玉兔。我试着问那月亮中的嫦娥,为何今夜的月光如此明亮。酒杯已空,客人满座,即便有肃杀的鸟和霜鸟,也无处可换取更多的酒。那金色的荷花灯不倒,我又能如何面对这波光粼粼的金波呢?

注释

  • 寻常三五:指每年的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
  • 丹山飞玉兔:传说中的玉兔,常与月亮联系在一起。
  • 常娥:即嫦娥,月宫中的仙女。
  • 底事:为何,为什么。
  • 尊空客满:酒杯已空,客人满座。
  • 肃鸟霜鸟:可能是指秋天的鸟类,因秋天常有霜降,鸟类显得肃杀。
  • 不倒金荷:指不倒翁形状的金色荷花灯。
  • 金波潋滟:形容月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薖(约1074-1116),字幼槃,号竹友,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尤擅长写中秋和月夜的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谢薖在中秋之夜所作,通过描绘中秋的月光和节日氛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的赞美和对节日氛围的感慨。诗中“丹山飞玉兔”和“常娥”的描绘,增添了神话色彩,使得中秋之夜更加神秘而美丽。而“尊空客满”和“不倒金荷”则反映了节日的欢乐和人生的无奈,形成了一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中秋抒怀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寻常三五:点明时间,即每年的中秋节。
  2. 坐待丹山飞玉兔:通过神话传说,增添中秋的神秘感。
  3. 试问常娥:以问句形式,引出对月光的赞美。
  4. 底事清光此夜多:表达对中秋月光明亮的惊叹。
  5. 尊空客满:描绘节日的热闹,但也暗示了酒杯已空,欢乐中的无奈。
  6. 纵有肃鸟霜鸟无处换:用秋天的鸟类象征季节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
  7. 不倒金荷:形容节日中的装饰,增添节日气氛。
  8. 可奈金波潋滟何:以波光粼粼的月光,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丹山飞玉兔”比喻月亮,增添神话色彩。
  • 拟人:如“试问常娥”将月亮拟人化,增加亲切感。
  • 对仗:如“尊空客满”对仗工整,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中秋之夜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山飞玉兔:神话中的玉兔,象征中秋的月亮。
  • 常娥:月宫中的仙女,增添神话色彩。
  • 金波潋滟:形容月光下的水面,增添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常娥”是指什么? A. 月亮 B. 仙女 C. 玉兔 D. 荷花

  2. “尊空客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无奈 C. 悲伤 D. 惊讶

  3. 诗中的“金波潋滟”形容的是什么? A. 水面 B. 月光 C. 酒 D. 荷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是写中秋,表达了对月光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李白《静夜思》:虽然不是写中秋,但同样表达了对月光的深情。

诗词对比

  • 谢薖的《减字木兰花》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写中秋,但谢薖的诗更注重节日氛围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薖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唐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唐宋词作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