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亦役役》
时间: 2025-02-04 16:10: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中亦役役
半夜群动息,五更百梦残。
天鸡啼一声,万枕不遑安。
一日一百刻,能得几刻闲。
当其闲睡时,作梦更多端。
穷者梦富贵,达者梦神仙。
梦中亦役役,人生良鲜欢。
白话文翻译:
在半夜时,众生皆已沉睡,五更时分,百般梦境已然消逝。天鸡啼鸣一声,万千个枕头都无法安宁。一天之中有一百个时刻,能有几刻的闲适呢?当我在这些闲暇时分入睡,做梦的次数却更多了。穷人梦见富贵,达官显贵却梦见神仙。在梦中也仍然忙碌,人生实在是难得欢愉。
注释:
- 群动息:众生都已沉睡,夜深人静。
- 五更:指五更天,即凌晨时分。
- 天鸡:指公鸡,鸡叫声是清晨的标志。
- 万枕不遑安:形容众多的枕头都无法安心,暗指人们内心的烦扰。
- 一日一百刻:一天有一百个时刻,强调时间的紧迫。
- 闲睡:指有空闲时间入睡。
- 穷者梦富贵,达者梦神仙:穷人向往财富,富人向往长生不老的神仙。
- 亦役役:在梦中也依然忙碌,反映梦境的无休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约933年-约995年),原名戴光,字复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哲理,常常寄情于自然与人生,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梦中亦役役》写于宋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压力与对未来的渴望。诗人在梦中也感受到生活的忙碌与无奈,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梦中亦役役》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人生的忙碌与梦境的无奈。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深夜的宁静与梦境的残缺,营造出一种恍惚的氛围,暗示着人们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挣扎。随着诗句的发展,作者逐渐引入了时间的观念,强调了生活的紧迫感与人们难得的闲暇。
在梦的主题上,诗人巧妙地将穷人和达官显贵的梦境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不同社会阶层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追求。穷人渴望富贵,富人则向往神仙的悠闲,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无论是梦中追求的富贵还是神仙,最终都无法逃避“梦中亦役役”的现实,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辛劳。
整首诗意蕴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也流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梦境的描绘,诗人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夜群动息:夜深人静,众生皆沉睡,表现宁静的夜晚。
- 五更百梦残:凌晨五点,梦境已然消逝,暗含人们对美好梦境的留恋。
- 天鸡啼一声:公鸡的叫声标志着早晨的来临,打破了夜的宁静。
- 万枕不遑安:众多枕头无法安宁,描绘出人们内心的不安与烦扰。
- 一日一百刻:强调时间的流逝,感叹生活的忙碌。
- 能得几刻闲:问自己在如此忙碌中,究竟能得到多少闲暇。
- 当其闲睡时:在难得的闲暇时光中入睡。
- 作梦更多端:却在梦中经历更多的事,暗示梦境的复杂与多样。
- 穷者梦富贵:穷人心中渴望的梦。
- 达者梦神仙:富人向往的理想。
- 梦中亦役役:梦中依然忙碌,表达出无处可逃的现实。
- 人生良鲜欢:人生中难得的快乐,感叹世事的艰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穷者梦富贵,达者梦神仙”,对比鲜明。
- 比喻:将梦境与现实生活相对比,通过梦的意象传达生活的无奈。
- 排比:如“一日一百刻,能得几刻闲”,强调时间的紧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生活的忙碌与梦境的无奈,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最终传达出人生的艰辛与难得的快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象征宁静与梦境,代表人们的内心世界。
- 梦:象征人们的追求与渴望,反映出生活的希望与失落。
- 鸡鸣: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提醒人们面对现实。
- 富贵、神仙:分别象征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追求,展示人们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天鸡啼一声”是指什么? A. 早晨的开始
B. 夜晚的结束
C. 梦境的来临
D. 深夜的宁静 -
诗中“穷者梦富贵”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A. 富人快乐
B. 穷人渴望改变
C. 梦境的美好
D. 人生的无奈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梦境的复杂
C. 人生的忙碌与追求理想的无奈
D. 时间的珍贵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梦中亦役役》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杜甫的作品更多描绘国事与个人命运的结合,而戴复古则集中在个人的梦境与现实的冲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戴复古相关研究论文
以上内容为对诗《梦中亦役役》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该作品的意蕴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