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阻风因成小诗适舟中有浦城人写寄真西》
时间: 2025-01-27 03:53: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孤山阻风因成小诗适舟中有浦城人写寄真西
——戴复古 〔宋代〕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群山如奔腾的洪流,阻挡着人们渡过长江的景象。孤零零的山峰高高耸立,坚定地抵挡着狂风巨浪。屹立在大江之畔,它依然能够抵挡狂澜。人们并不知道,这座山在天地之间默默发挥着它的作用。
注释
- 孤峰:指孤独而高耸的山峰。
- 毅然:形容坚定果断的态度。
- 障狂澜:阻挡狂暴的波浪。
- 有功:指在某种事物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字希孟,号岳阳,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著称。他擅长山水诗,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山河破碎之际,诗人通过描写大自然的雄伟景观,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类渺小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类存在的思考。诗中"群山势如奔"的开篇,以动感的描写展现了山川的磅礴气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孤峰拔地起”,则转向了对孤山的赞美,表明它在自然力量面前的坚定与不屈。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山的伟岸,也映射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屹立大江干”一语,强调了孤峰的独特位置,更增添了它的庄重感。最后一句“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则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山虽沉默,却在天地之间默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表现出一种对大自然深邃哲理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的描绘上,既有力量感,又流露出一种哲理的沉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山势如奔:描绘山脉的壮观,仿佛奔腾而来,生动形象。
- 欲渡长江去:暗示人们想要渡过长江,展示出自然对人类活动的阻碍。
- 孤峰拔地起:强调孤峰的高耸与独立,象征着坚定和不屈。
- 毅然能遏住:表现了孤峰抵挡自然力量的决心。
- 屹立大江干:描绘孤峰矗立在长江边,突显其伟岸之姿。
- 仍能障狂澜:强调孤峰的坚定,能够抵挡狂风巨浪。
- 人不知此山:揭示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忽视。
- 有功天地间:表明孤峰在自然生态中的重要作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群山比作奔腾的洪流,增强了诗的动感。
- 拟人:赋予山峰情感,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 对仗:如“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强调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山: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壮丽。
- 孤峰:代表孤独与坚定,具有象征意义。
- 长江:象征着人类的追求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峰”主要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坚定
- C. 渺小
- D. 强大
-
诗中“群山势如奔”表达了怎样的景象?
- A. 安静
- B. 动感
- C. 凪静
- D. 平和
答案:
- B. 坚定
- B. 动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戴复古的《小孤山阻风》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戴复古更强调孤峰的坚定与哲理,王之涣则更注重气势的恢弘与人文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