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题杨补之墨梅》

时间: 2025-01-11 10:09:50

面目冰霜。

逃禅正派,只让花光。

怪底徐卿,为渠描貌,萦损柔肠。

有谁步屧长廊。

更折竹声中细香。

酒半醒时,雪晴寒夜,月上西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梢青 题杨补之墨梅
张雨 〔元代〕

面目冰霜。逃禅正派,只让花光。
怪底徐卿,为渠描貌,萦损柔肠。
有谁步屧长廊。更折竹声中细香。
酒半醒时,雪晴寒夜,月上西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梅花的画面,作者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情感的细腻体验。梅花的姿态如同冰霜一样清冷,似乎在逃避尘世的纷扰,只让花的光华独自绽放。让人想起了徐卿(即徐悲鸿),他为梅花描摹的样子,仿佛在牵动着内心的柔情。诗中询问,谁在长廊中走动,而竹子轻声摇曳,散发出细腻的香气。当酒意渐醒,雪后的寒夜里,月光照射在西窗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

注释:

  • 面目冰霜:指梅花的清冷外貌。
  • 逃禅正派:可能指梅花不拘泥于世俗,像是逃避尘世的禅宗风格。
  • 怪底徐卿:徐卿是指古代画家,诗人对其作品的称赞。
  • 步屧长廊:步屧指的是轻盈的步伐,长廊是园中常见的建筑,暗示着优雅的行走和赏景。
  • 竹声中细香:竹子摇曳的声音中伴随着梅花的芳香。
  • 酒半醒时:酒意未完全消散,处于一种半醉半醒的状态。
  • 雪晴寒夜:雪后的夜晚,天气寒冷而清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雨,元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摹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受到梅花的启发,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清雅,正是作者情感寄托的体现。

诗歌鉴赏:

张雨的《柳梢青 题杨补之墨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将梅花的清冷之美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诗的开篇以“面目冰霜”揭示了梅花的外在特征,给人一种冷峻而又高洁的印象。随之而来的“逃禅正派”,则进一步深化了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仿佛它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象征。

诗中对徐卿的提及,不仅是对艺术的致敬,也暗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心灵深处情感的呼唤。在“有谁步屧长廊”中,诗人引入了人形,似乎在寻觅与梅花相伴的灵魂。在竹声和细香的交织下,诗人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让人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丽之中。而最后的“酒半醒时,雪晴寒夜,月上西窗”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在醉意和清醒之间,体会到梅花带来的醇美与孤独,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面目冰霜:梅花的外观如同冰霜般清冷。
  • 逃禅正派:梅花似乎逃避世俗,体现禅宗的洒脱。
  • 怪底徐卿:对徐卿画作的赞美,暗示梅花的美丽。
  • 有谁步屧长廊:在长廊中,诗人渴望与梅花相伴。
  • 更折竹声中细香:竹声轻柔,梅花的香气更显细腻。
  • 酒半醒时,雪晴寒夜,月上西窗:诗人在醉酒后,思绪飞扬,月光映照,营造出诗意的夜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冰霜,突显其冷艳之美。
  • 拟人:梅花似乎具有逃避世俗的情感,赋予其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优雅。
  • 冰霜:象征清冷与孤独。
  • :象征清雅与宁静。
  • :象征高洁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徐卿”指的是哪位著名画家?

    • A. 徐悲鸿
    • B. 徐渭
    • C. 徐克
    • D. 徐志摩
  2. “面目冰霜”中,“冰霜”用来形容什么?

    • A. 梅花的颜色
    • B. 梅花的姿态
    • C. 梅花的香气
    • D. 梅花的生长环境
  3. 诗中提到的“雪晴寒夜”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温暖的春天
    • B. 凄冷的冬天
    • C. 明媚的夏天
    • D. 秋天的丰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早梅》(李清照)
  • 《墨梅》(王冕)

诗词对比

  • 《梅花》与《柳梢青》:王安石的《梅花》同样赞美梅花,但更加侧重于梅花的坚韧与精神,而张雨则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