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一》
时间: 2025-01-11 15:46: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一
作者: 邵亨贞 〔元代〕
巧斗弯环,纤凝妩媚,明妆未收。似江亭晓玩,遥山拂翠,宫帘暮卷,新月横钩。
扫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伤春倦,为皱多无力,翻作娇羞。
填来不满横秋。料著得人闲多少愁。记鱼笺缄启,背人偷敛,雁钿胶并,运指轻揉。
有喜先占,长颦难效,柳叶轻黄今在否。双尖锁,试临鸾一展,依旧风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妆容和情感。她的妆容精致,似乎在晨光中轻轻打理,远处的山色轻柔迷人,宛如宫廷的帘幕在暮色中轻卷,新月挂在空中。
她的眉黛显得太浓,唇色又显得太淡,难以描绘出她心中那位意中人的自由与无拘。春日的伤感让她无力,脸上的皱眉反而显得娇羞。
她的心中满是秋天的忧愁,想必有多少人因她的闲愁而感到惆怅。回忆起曾经的情意,偷偷地将信封打开,轻轻按着那张纸,仿佛在轻抚着那暗藏的情感。
虽有喜悦的心情,却难以抹去那愁苦的眉头,柳叶轻黄的季节又回到了她的身边。试着在春日的温暖中展翅,依旧保持着她的风流倜傥。
注释
- 巧斗弯环:形容女子的妆容如同精致的环状装饰。
- 纤凝妩媚:形容女子娇柔妩媚的姿态。
- 涂铅:指涂口红,形容女子的唇色。
- 张郎:指心中所爱的人。
- 鱼笺:古代用来书信的纸张,常用于传递情感。
- 雁钿胶:指用于书信的封条,象征秘密的情感。
- 双尖锁:指发髻的装饰,展现女子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亨贞,元代诗人,擅长词赋与诗歌,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情感与风采,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交流的时期,诗人试图通过对女性情感与外貌的描绘,表达面对春天的伤感与美丽的纠结。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其一》体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深刻观察与细腻描绘。诗中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外在美,更深刻揭示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在描写女子的妆容时,使用了大量生动的形象,如“巧斗弯环”和“明妆未收”,让人感受到她的妩媚和细腻。
诗的情感基调带有淡淡的忧伤,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在春日中的感伤。通过“伤春倦”为“无力”的描写,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
整体上,诗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与情感深度。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对春天愁苦的感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巧斗弯环”描绘了女子妆容的精致,表明她在打扮上花了心思。
- “纤凝妩媚,明妆未收”则进一步强调了她的美丽尚未完全展现。
- “似江亭晓玩,遥山拂翠”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衬托出女子的妩媚。
- “扫黛嫌浓,涂铅讶浅”描绘了她妆容的细节,表达了她对外貌的敏感与不安。
- 随后的“伤春倦”为“皱多无力,翻作娇羞”展示了她因春天而生的惆怅。
- “填来不满横秋”则暗示她内心的忧愁与不满。
- 记忆中的“鱼笺缄启”表现出对往事的追忆与隐秘情感的流露。
-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她的心境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似江亭晓玩”比喻女子的姿态,如同晨光中的江边景色,清新而美丽。
- 拟人:“柳叶轻黄今在否”赋予柳叶以情感,反映诗人的思念之情。
- 对仗:“扫黛嫌浓,涂铅讶浅”体现了诗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妆容与内心情感,表达了对青春美丽的赞美与对春日愁苦的感怀,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妆容: 代表了女子的外在美,象征着青春与魅力。
- 春天: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也承载了伤感与忧愁。
- 柳叶: 代表着柔和与轻盈,反映出女子的性格与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巧斗弯环”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妆容的精致
B. 自然的美景
C. 春天的气息 -
“伤春倦”为“皱多无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与希望
B. 伤感与无力
C. 自由与放松 -
诗中提到的“鱼笺”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爱情的秘密
C. 自然的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愁苦。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的复杂。
诗词对比:
- 邵亨贞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涉及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绘,但邵的诗更侧重于外貌描写,而李的诗则更加强调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邵亨贞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