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涧歇·归去》
时间: 2025-01-11 22:56: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去。奈故人尚作青眼相期,未许明时归去。放怀处。买得东皋数亩,静爱园林趣。任过客剥啄相呼昼扃户。堪笑儿童事业,华颠向谁语。草塘人悄,圆荷过微雨。都付邯郸,一枕清风,好梦初觉,砌下槐影方停午。
白话文翻译
回去吧。可惜老朋友依然对我寄予厚望,未能允许我在明亮的时光中归去。放松心情的地方,我在东边的山丘上买了几亩地,静静享受园林的乐趣。任凭过路客在白天叫唤,敲打着门扇。可笑那些孩子的事业,华颠又能和谁倾诉呢?草塘边的人静悄悄的,圆圆的荷花在细雨中摇曳。所有的烦恼都交给邯郸,一枕清风,刚刚入梦,院子里的槐影正好在午后停驻。
注释
- 故人:指老朋友。
- 青眼:指对人有好感,寄予厚望。
- 明时:光明、明亮的时光,隐喻美好的时机。
- 东皋:指东边的山丘。
- 剥啄:鸟叫声。
- 华颠:指年纪大的智慧者。
- 邯郸:古地名,常用以比喻繁华与梦幻。
- 槐影:槐树的影子,象征静谧的午后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叔明,号山人,北宋时期的词人、诗人,通晓音律,擅长诗词,尤其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过涧歇·归去》是晁补之在隐居生活中所作,表现了他对归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涧歇·归去》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表达了诗人对归去的渴望和对故人的思念。开篇以“归去”引出主题,随后转向对朋友的感慨,表露出对友谊的珍视。诗中“奈故人尚作青眼相期”一句,生动传达了诗人对老朋友期盼的无奈与情感的复杂。
接下来的描写转向自然和生活,诗人描绘了自己在东皋的宁静生活,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通过“静爱园林趣”可见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这种对宁静的追求恰恰反映了他对繁华世界的逃避。
全诗最后通过“都付邯郸”表达了一种洒脱的态度,表明诗人愿意将一切烦恼抛给梦境,享受那一刻的宁静。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谊的珍重,又有对生活的淡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去。奈故人尚作青眼相期:表达了对回归的渴望,因故人仍对他寄予厚望而感到无奈。
- 放怀处。买得东皋数亩,静爱园林趣:在东边山丘的土地上,诗人享受着园林的乐趣,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任过客剥啄相呼昼扃户:任凭路过的客人叫喊而打搅,显示出对世事的无所谓。
- 堪笑儿童事业,华颠向谁语:可笑的是孩子们的追求,年长者又能与谁倾诉呢,表达了对生活中无奈的反思。
- 草塘人悄,圆荷过微雨: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场景,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都付邯郸,一枕清风,好梦初觉:将一切烦恼交给梦境,享受一枕清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槐影”比喻静谧的午后,象征安心与宁静。
- 拟人:将“过客”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生活场景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如“草塘人悄,圆荷过微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人情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归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展现了他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皋:象征宁静与自然。
- 园林: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儿童:象征纯真与无忧。
- 荷花:常象征清雅与美丽。
- 槐影:象征静谧的午后,传达一种悠闲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对故人抱有什么样的情感?
- A. 愤怒
- B. 怀念
- C. 无所谓
- D. 嫉妒
- 填空题:诗中提到“买得东皋数亩,静爱园林趣”,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向往。
- 判断题: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悲伤的。(对/错)
答案
- B
- 自然生活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 晁补之与李白在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而晁补之则更显婉约。李白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晁补之则在宁静中追求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晁补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