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虹昼下昆仑顶,
半入青林久不回。
下洞水轮穿地底,
冰崖吼怒却重来。
白话文翻译:
在白天的阳光下,白虹横挂在昆仑山顶,
一半消失在青翠的树林中,久久没有回来。
从山洞中,水轮穿越地下流动,
冰冷的崖壁发出怒吼,水流又重新回到这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虹:白色的彩虹,象征美丽的景象。
- 昆仑顶:指昆仑山的顶峰,古代传说中的神山,象征高大、雄伟。
- 青林:青翠的树林,表示自然的生机。
- 洞水轮:水轮在山洞中转动,暗指水流的力量。
- 冰崖:冰冷的山崖,展示自然的严峻。
典故解析:
- 昆仑山: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昆仑被视为神仙的居所,象征着神秘与崇高。
- 白虹:在古诗中常常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寓意着希望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子文,号孟诸,宋代诗人。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真挚。晁补之的诗风清新脱俗,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变革的时期,晁补之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以此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开先寺前望瀑布》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作,诗中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昆仑山的壮丽与瀑布的奔腾。首联“白虹昼下昆仑顶”,用“白虹”这一意象,描绘出阳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象,瞬间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这种自然的奇观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安详。
接下来的“半入青林久不回”,则通过“青林”这一意象,展现了自然的深邃与神秘,似乎在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在这里并未直接描写人,但通过自然的描绘,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下洞水轮穿地底”,通过水轮的转动,展现了水流的力量,暗示着自然界的活力与生生不息的循环。最后一句“冰崖吼怒却重来”,则是对自然力量的礼赞,冰崖的吼怒象征着自然的威严与不可抗拒,重来的水流则暗示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整首诗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虹昼下昆仑顶:白虹在阳光下映衬昆仑山,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 半入青林久不回:白虹的一半似乎消失在青翠的树林中,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
- 下洞水轮穿地底:水流在洞中转动,穿越地下,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冰崖吼怒却重来:冰冷的崖壁发出怒吼,水流依然会回到这里,表现了自然的循环与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虹”比喻美丽的自然现象。
- 拟人:冰崖“吼怒”,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提升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循环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虹:象征美好与希望。
- 昆仑:象征崇高与神秘。
- 青林:象征生命与自然的生机。
- 水轮:象征自然的力量和循环。
- 冰崖:象征自然的威严和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虹”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希望 B. 绝望 C. 快乐 D. 悲伤
-
昆仑山在古代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低矮 B. 神秘 C. 平凡 D. 破碎
-
诗中提到的“水轮”主要体现了哪种特征? A. 静止 B. 力量 C. 美丽 D. 伤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视野的开阔感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 《庐山谣》: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