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泛觞池 薛能 〔唐代〕 通咽远华樽,泛觞名自君。净看筹见影,轻动酒生纹。细滴随杯落,来声就浦分。便应半酣后,清冷漱兼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种饮酒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酒杯中的酒纹、酒滴以及饮酒后的感受。诗中“通咽远华樽”指的是畅饮美酒,“泛觞名自君”则表达了这种饮酒方式是由某位君子所命名。“净看筹见影”描绘了酒杯中清晰的倒影,“轻动酒生纹”则形容了轻轻摇动酒杯时酒面上产生的细纹。“细滴随杯落”描述了酒滴从杯中滴落的情景,“来声就浦分”则可能是指酒声与水声交织。最后两句“便应半酣后,清冷漱兼云”表达了饮酒至半醉时,感觉清新如同漱口,且仿佛与云雾交融。
注释:
- 通咽:畅饮。
- 华樽:华美的酒杯。
- 泛觞:一种饮酒的游戏,将酒杯漂浮在水中,随水流至某人面前即需饮酒。
- 筹见影:酒杯中的倒影。
- 酒生纹:酒面上因摇动而产生的纹路。
- 来声就浦分:酒声与水声交织。
- 清冷漱兼云:形容饮酒后的清新感觉,如同漱口,且仿佛与云雾交融。
诗词背景: 薛能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涉及饮酒、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这首《泛觞池》可能是诗人在与友人聚会时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饮酒的乐趣和美感。唐代文人常有饮酒赋诗的习惯,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饮酒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美的追求。诗中“净看筹见影,轻动酒生纹”等句,通过具体的视觉和触觉描写,传达了饮酒时的宁静与愉悦。诗人不仅描绘了酒的形态,更通过“清冷漱兼云”的比喻,赋予了饮酒以超脱尘世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饮酒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通咽远华樽”:畅饮美酒,华樽指华美的酒杯。
- “泛觞名自君”:泛觞这种饮酒方式是由某位君子所命名。
- “净看筹见影”:酒杯中清晰的倒影。
- “轻动酒生纹”:轻轻摇动酒杯时酒面上产生的细纹。
- “细滴随杯落”:酒滴从杯中滴落的情景。
- “来声就浦分”:酒声与水声交织。
- “便应半酣后,清冷漱兼云”:饮酒至半醉时,感觉清新如同漱口,且仿佛与云雾交融。
- 修辞手法:
- 比喻:“清冷漱兼云”将饮酒后的感觉比作漱口,且与云雾交融,形象生动。
- 拟人:“轻动酒生纹”将酒面上的纹路拟人化,仿佛是酒自己在动。
- 主题思想:通过饮酒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酒杯、酒纹、酒滴、酒声、水声、云雾。
- 详细解释:
- 酒杯:象征着饮酒的器具,也是诗中描绘的重点。
- 酒纹:酒面上因摇动而产生的纹路,象征着动态美。
- 酒滴:从杯中滴落的酒滴,象征着细腻与精致。
- 酒声、水声: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 云雾:象征着超脱尘世的意境,与饮酒后的清新感觉相呼应。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泛觞名自君”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酒方式 B. 一种酒的名字 C. 一种酒杯的名称 D. 一种酒的制作方法
- “净看筹见影”描绘的是什么? A. 酒杯中的倒影 B. 酒杯中的酒滴 C. 酒杯中的酒纹 D. 酒杯中的酒香
- “清冷漱兼云”表达了什么? A. 饮酒后的清新感觉 B. 饮酒后的醉意 C. 饮酒后的悲伤 D. 饮酒后的愤怒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是饮酒诗,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
- 杜甫《饮中八仙歌》:描绘了八位仙人饮酒的情景,富有神话色彩。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薛能的《泛觞池》:两者都涉及饮酒,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不羁,而薛能则更注重细腻的感受和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饮酒诗研究》:探讨了唐代饮酒诗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