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桓桓其圭,衮衮其衣。
出作二伯,天子是毗。
桓桓其圭,衮衮其服。
入作三孤,国人是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威严的形象,他身穿华丽的衣服,手持权杖,象征着高贵和权力。他在朝廷上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
注释:
- 桓桓:形容威严、庄重。
- 圭:古代的一种礼器,象征权力和地位。
- 衮衮:形容衣服华丽、庄重。
- 二伯:古代官职,指的是重要的官员。
- 天子:指皇帝。
- 三孤:古代指的是孤立无援的君王或大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皮日休,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作品常富有哲理和幽默,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理想中的官员形象,表达对良政的向往与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华丽服饰和权杖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官员的威仪与责任。诗中“桓桓其圭”的反复使用,强调了权力的庄重与不可侵犯,而“国人是福”则突出了良臣为民造福的理想。整个诗歌在形式上对称,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在描绘官员形象的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治理和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桓桓其圭:威严的权杖,象征着权力和身份的高贵。
- 衮衮其衣:华丽的衣服,显示出官员的地位和尊严。
- 出作二伯:担任重要职务,象征着对国家的贡献。
- 天子是毗:强调皇帝的重要性,反映了对皇权的尊重。
- 桓桓其圭:再次强调威严,形成呼应。
- 衮衮其服:重申华丽的服饰,增强诗意。
- 入作三孤:暗示在权力中心的孤独感,提醒人们权力的代价。
- 国人是福:表达对人民的关怀,指出治理的最终目标。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桓桓其圭,衮衮其衣”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对“桓桓其圭”和“衮衮其服”的重复,突出权力和尊严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官员形象的赞美,强调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传达出作者对国家治理和人民福祉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圭:象征权力和尊重。
- 衣:代表身份和地位。
- 二伯:指代重要官员,象征国家的治理者。
- 国人:代表普通百姓,体现出对民众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桓桓其圭”中“桓桓”形容了什么?
- A. 威严
- B. 美丽
- C. 笨重
-
诗中提到的“二伯”指的是:
- A. 皇帝
- B. 重要官员
- C. 普通百姓
答案:
- A. 威严
- B. 重要官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皮日休的《补周礼九夏系文》与杜甫的《登高》,两者均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但皮日休更加强调理想官员的形象,而杜甫则通过个人的孤独感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