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二首》

时间: 2025-01-10 18:45:38

溪花入夏渐稀疏,雨气如秋麦熟初。

终日苦吟人不会,海边兄弟久无书。

读彻残书弄水回,暮天何处笛声哀。

花前独立无人会,依旧去年双燕来。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遣兴二首
作者: 赵嘏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溪花入夏渐稀疏,
雨气如秋麦熟初。
终日苦吟人不会,
海边兄弟久无书。

读彻残书弄水回,
暮天何处笛声哀。
花前独立无人会,
依旧去年双燕来。


白话文翻译:
溪边的花随着夏天的到来渐渐稀疏,
雨气像秋天成熟的麦子般弥漫。
我整日苦吟,却无人能理解我的心情,
在海边的兄弟们已经很久没有来信。

读完了那本残破的书,我在水边徘徊,
黄昏时分,哪儿传来笛声的哀怨?
在花前独自伫立,没有人能够理解我,
依旧是去年那对双燕再次飞来。


注释:

  1. 溪花:溪流旁的花,象征自然景色的美丽。
  2. 雨气:指空气中弥漫的湿气,暗示季节的变化。
  3. 苦吟:苦心创作,表达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4. 兄弟:指诗人的朋友或兄弟,表达对友情的渴望与思念。
  5. 残书:指破旧的书籍,象征着历史与记忆。
  6. 笛声哀:形容笛声中的忧伤情绪,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7. 双燕:指春燕,象征希望与重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君猷,号白云,擅长五言诗及七言诗。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达对生活、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对生活和友情的思考与感悟之时。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遣兴二首》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渴望。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溪边的花和雨气,营造出一种夏季将至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变迁与生命的流逝。随着夏天的到来,溪边的花渐渐稀疏,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长时间没有收到书信,使得诗人的孤独感加重。接着,诗人通过读书、弄水等动作,进一步展现了他的孤独与沉思。尤其是“暮天何处笛声哀”,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还加强了情感的共鸣。

最后两句“花前独立无人会,依旧去年双燕来”,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盼。双燕的归来象征着希望与重聚,虽然身边无人相伴,但对友谊的渴望依然存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花入夏渐稀疏”:溪边的花随着夏天的到来逐渐稀少,暗示生命的流逝。
  • “雨气如秋麦熟初”:湿润的空气像秋天成熟的麦子,营造出一种夏末秋初的氛围。
  • “终日苦吟人不会”:整天苦心创作,却无人能理解,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 “海边兄弟久无书”:对远在海边的兄弟的思念,强调了友情的缺失。
  • “读彻残书弄水回”:读完残书后,徘徊于水边,象征对过去的回忆。
  • “暮天何处笛声哀”:黄昏时分,笛声传来,增添了孤独的情感。
  • “花前独立无人会”:在花前独自伫立,没人能理解,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 “依旧去年双燕来”:双燕的归来象征希望与重聚,尽管孤独,仍对未来抱有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气比作秋天熟麦,形象生动。
  • 拟人:笛声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孤独中思索,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溪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 雨气:代表季节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
  • 残书:象征过去的记忆与历史,承载着诗人的思考。
  • 笛声:传达情感的悲凉与孤独。
  • 双燕:象征着希望与重聚,暗示友谊的持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溪花入夏渐稀疏”意在表达什么?
    A. 夏天的到来
    B. 生命的流逝
    C. 友情的缺失
    D. 自然的美丽

  2. “海边兄弟久无书”说明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孤独
    B. 失落
    C. 思念
    D. 无奈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情的渴望与思考
    C. 对时间的感慨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与孤独的情感。
  • 李白《夜泊牛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友情的思念,但赵嘏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加强调了人际关系的深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