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时间: 2025-01-11 11:40: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歌行
作者: 谢灵运 〔南北朝〕
孟冬初寒节气成。
悲风入闺霜依庭。
秋蝉噪柳燕辞楹。
念君行役怨边城。
君何崎岖久徂征。
岂无膏沐感鹳鸣。
对君不乐泪沾缨。
辟窗开幌弄秦筝。
调弦促柱多哀声。
遥夜明月鉴帷屏。
谁知河汉浅且清。
展转思服悲明星。
白话文翻译:
在孟冬初寒的时候,寒风悲凉地吹进闺房,霜冻覆盖了庭院。秋蝉在柳树上鸣叫,燕子也辞别了窗棂。我思念你在外征战,心中满是对边城的怨恨。你为何在崎岖的道路上长久行征?难道没有芳香的洗浴让你感受到鹳鸟的鸣叫吗?面对你我却无法快乐,泪水浸湿了衣带。我打开窗帘,弹奏秦筝,调弦促柱,音调中充满了哀伤的声音。遥远的夜晚明月照耀着帷帐,谁知道那河汉星河既浅且清?我辗转反侧,思念着你,心中充满了对那悲伤星辰的感慨。
注释:
- 孟冬:农历十月,初入冬季的时节。
- 悲风:悲凉的风,暗示情感的伤感。
- 闺:指女子的内室,象征私密的空间。
- 边城:指边境的城镇,通常与战争相关。
- 膏沐:指洗澡,表示对身体的呵护。
- 鹳鸣:鹳鸟的叫声,象征着思念与离别。
- 秦筝:古代乐器,常用来表达情感。
典故解析:
- 河汉:指天河,象征爱情的遥远与渺茫。
- 明月: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思念与团圆,表现出对远方人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灵运,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曾任官员,但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
创作背景:
《燕歌行》创作于他被贬期间,诗中流露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展现了他内心的柔情与孤独。
诗歌鉴赏:
《燕歌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通过对初冬寒冷气候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诗中“君何崎岖久徂征”道出了对远征者的担忧与思念,表现了对战争带来的离别的深刻感受。同时,诗中多次提到的自然意象,如秋蝉、明月、河汉等,既是对现实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谢灵运在这首诗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比如“调弦促柱多哀声”通过音调的变化表达了心中情感的起伏,体现了作者对音乐的敏感与情感的呼应。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孟冬初寒节气成:描绘了初冬的寒冷气候,设置了诗的背景。
- 悲风入闺霜依庭:表达了外部寒风与庭院霜冻所带来的孤寂感受。
- 秋蝉噪柳燕辞楹:自然声响与离别情景交织,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 念君行役怨边城:思念远征的君,心中对边城的怨恨与无奈。
- 君何崎岖久徂征:对远行者的质问,流露出对其艰辛的忧虑。
- 岂无膏沐感鹳鸣:在艰苦的环境中,是否没有享受生活的乐趣。
- 对君不乐泪沾缨:面对心上人无法快乐,泪水浸湿衣带。
- 辟窗开幌弄秦筝:打开窗帘,弹奏乐器,表达内心情感。
- 调弦促柱多哀声:音乐中透出悲伤,增强情感的表达。
- 遥夜明月鉴帷屏:明月照耀,象征着思念的深远。
- 谁知河汉浅且清:问天河的清澈,暗示思念的孤独。
- 展转思服悲明星:辗转反侧,思念远方的“悲明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风、月等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调弦促柱多哀声”使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集中在思念和离愁,表现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战争生活的无奈与痛苦。情感真挚,触动人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风:象征孤独与凄凉。
- 明月:象征思念与团圆。
- 秋蝉:象征离别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 A. 秋季
- B. 冬季
- C. 春季
- D. 夏季
-
诗中“调弦促柱多哀声”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安静
-
“遥夜明月鉴帷屏”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 A. 忍耐
- B. 思念
- C. 财富
- D. 友谊
答案:
- B. 冬季
- B. 忧伤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思念。
诗词对比:
- 《燕歌行》与《静夜思》均表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但《燕歌行》更侧重于对战争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冲突,而《静夜思》则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与宁静之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谢灵运与他的诗歌》
- 《南北朝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