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时间: 2025-01-27 04:33:37

失志难作福,得势易造罪。

苦即念快乐,乐即生贪爱。

无苦亦无乐,无明亦无昧。

不属三界中,亦非三界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作者: 王安石

失志难作福,得势易造罪。
苦即念快乐,乐即生贪爱。
无苦亦无乐,无明亦无昧。
不属三界中,亦非三界外。

白话文翻译:

失去志向的人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而得到权势的人容易造下罪孽。痛苦的时候只会想到快乐,而快乐的时候又会滋生贪婪和爱欲。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没有明白就没有糊涂。不属于三界之中,也不在三界之外。

注释:

字词注释:

  • 失志:失去志向、理想。
  • 作福:获得幸福。
  • 得势:获得权力、地位。
  • 生贪爱:产生贪婪和爱欲。
  • 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中对世界的分类。
  • 无明:指无知、迷惑。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三界”源自佛教的宇宙观,强调超越世俗的意义;而“无苦亦无乐”则反映了对世俗情感的超脱,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提倡变法,主张“新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诗词多反映其政治理想与个人情感,风格独具。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受其政治经历和哲学思考的影响,展现了对权力与欲望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即提出“失志难作福,得势易造罪”,两者相对立,暗示了人生中的选择与代价。接下来的“苦即念快乐,乐即生贪爱”则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常常伴随着痛苦,而在享乐中又会滋生贪婪。王安石对人生苦乐的认知,深刻而透彻,显示了他对人性复杂性的敏锐洞察。

最后的两句“无苦亦无乐,无明亦无昧,不属三界中,亦非三界外”,则是对超越世俗的追求的表达,展现了他对解脱与宁静的向往。整首诗在哲理与情感的交织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悲观与理性的思考,鼓励人们超越物质与情感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失志难作福:失去理想与追求的人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
  • 得势易造罪:权力的获得往往伴随着道德的沦丧。
  • 苦即念快乐:人在苦恼时自然会向往快乐。
  • 乐即生贪爱:快乐又会引发人们对物质的贪婪。
  • 无苦亦无乐:当没有痛苦时,也无所谓快乐。
  • 无明亦无昧:无知与明白之间没有界限。
  • 不属三界中,亦非三界外:超越了世俗的局限,不受物质世界的束缚。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句子大多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
  • 比喻:将人生的苦乐比作一种状态,形象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探讨幸福、痛苦、权力与欲望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哲理思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苦乐:象征人生的各种情感经历。
  • 权势:代表世俗的诱惑与道德的考验。
  • 三界:象征人生的局限与超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得势易造罪”,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权力容易带来幸福
    B. 权力容易导致道德败坏
    C. 权力与幸福无关
    D. 权力是无用的

  2. “无苦亦无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人生充满快乐
    B. 人生是无意义的
    C. 超越了痛苦与快乐
    D. 生活中只有痛苦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安石的另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人生的快乐与痛苦。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王安石更注重哲理的思考,李白则情感更为奔放,二者在题材上虽然相似,但风格迥异,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