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中丞转运江淮》

时间: 2025-01-22 04:55:36

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

去问珠官俗,来经石𧉧春。

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
作者: 王维 〔唐代〕

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
去问珠官俗,来经石春。
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元中丞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薄赋的收入回归政府,轻徭的税负依赖于使者的努力。老者因恩赐而欢喜,卷绡的人也因此受益。若你去问珠官的风俗,再来时经过石春的地方。在东南的御亭上,希望你不要让风尘扰乱了这里的宁静。

注释:

  • 薄赋: 指轻微的赋税。
  • 天府: 指中央政府。
  • 轻徭: 指轻的徭役或税负。
  • 使臣: 外交使者或官员。
  • 欢沾: 喜悦地沾染到。
  • 赐帛: 赠送丝绸。
  • 卷绡人: 指纺织工人。
  • 珠官: 珠宝官,指管理珠宝的官员。
  • 石春: 地名,春天的景色。
  • 东南御亭: 东南方向的亭子,指王宫的亭子。
  • 风尘: 指旅途的尘埃,象征艰难的旅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溪,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他的诗作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维的仕途中,元中丞可能是王维的同僚或友人。诗中表达对他出任江淮地区的祝福和不舍之情,反映了当时官员间互相支持的关系及对他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是一首富有情感的送别诗。王维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他对元中丞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用“薄赋”、“轻徭”等字眼,传达出对官场生活的观察,反映当时官员承受的负担与责任。同时,“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则体现了王维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显示出他的人文情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王维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同时也隐含着对官场生活的思考。通过对“东南御亭”的描绘,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清雅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风以其清新自然、恬淡雅致而著称,这首诗无疑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赋归天府: 诗人表示税赋轻微,归于中央政府,暗示对官场的反思。
  • 轻徭赖使臣: 轻的徭役依赖于使者的努力,表达了对工作的重视。
  • 欢沾赐帛老: 由于受到恩赐,老者感到高兴,反映出恩惠的传播。
  • 恩及卷绡人: 此句说明恩惠不仅限于高官,工匠也能受益。
  • 去问珠官俗: 若询问珠官的风俗,表达了对未来的好奇和期待。
  • 来经石春: 指经过春天的石头,意象清新。
  • 东南御亭上: 描绘亭子,暗示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期盼。
  • 莫使有风尘: 希望友人在旅途中不受风尘之扰,体现祝福之意。

修辞手法:

  • 对仗: 前两句“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风尘”比喻旅途的艰辛,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
  • 意象: 亭子、珠官、卷绡人等意象,构建了诗的整体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送别、关怀与祝福的主题展开,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社会各阶层的关心。王维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府: 象征国家。
  • 东南御亭: 象征安宁、雅致的环境。
  • 珠官: 象征财富与社会地位。
  • 卷绡人: 象征劳动者的辛勤与朴实。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情感基调,通过描绘自然与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
    A. 薄赋归天府
    B. 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
    C. 去问珠官俗

  2. “轻徭赖使臣”意指什么?
    A. 徭役轻微,依赖于官员的努力
    B. 徭役沉重,依赖于人民的支持
    C. 徭役废除,大家欢欣鼓舞

  3. 诗中的“卷绡人”指的是哪些人?
    A. 富商
    B. 工匠
    C. 官员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中丞转运江淮》与李白的《送友人》在主题上均表现了对友人的送别,但王维更注重社会责任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深度表达。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王维的诗意境清新、自然,而李白的诗则更加激昂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