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弟妹二首(一作卢象诗)》

时间: 2025-01-26 00:57:21

两妹日成长,双鬟将及人。

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

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同居虽渐惯,见人犹未觅。

宛作越人语,殊甘水乡食。

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意思解释

别弟妹二首(一作卢象诗)

作者:王维 〔唐代〕

原文展示:

两妹日成长,双鬟将及人。
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
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同居虽渐惯,见人犹未觅。
宛作越人语,殊甘水乡食。
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白话文翻译:

两位妹妹日渐长大,双鬟(发髻)已经快要及肩了。
她们已经能够弹奏宝瑟,自然能解开罗巾(头巾)。
想当初分离时她们还很小,完全不知亲疏之情。
如今再见初生的离别之恨,拭去眼泪才显得殷勤。
小弟还更年幼,回家时却不相识。
虽然一起生活渐渐习惯,但见面时仍然陌生。
话语宛如越人(南方人)的方言,饮食也与水乡的不同。
分别这点最为艰难,泪水流尽仍有余下的回忆。

注释:

  • 双鬟:指发髻,形容女子的头发。
  • 宝瑟:一种古琴,象征音乐才能。
  • 罗巾:一种轻薄的头巾,通常用来遮盖头发。
  • 离恨:离别时的忧伤和怨恨。
  • 越人:指越地的人,常用来形容南方的文化或语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号辋川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维离开家乡后,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和离别之苦。诗中描绘了他与弟妹之间的情感变化,反映了时间流逝带来的亲情疏远。

诗歌鉴赏:

《别弟妹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亲情的变迁与离别的苦涩。开篇描绘两位妹子日渐长大的情景,双鬟已及肩,象征着她们的成长与独立。而“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则以此展现她们的才华与成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让她们从幼稚走向了成熟。接下来,诗人回忆起当初别离时两位妹妹还小,毫不知晓亲情的疏远,增加了离别的无奈与遗憾。

“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一句,表达了重逢后的复杂情感,离别的痛苦让诗人心生怨恨,泪水流尽后才感受到殷勤的亲情。接着,诗中提到小弟还很幼小,归来时却不相识,进一步突显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时间的残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亲情的珍贵与脆弱,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和惆怅。尤其是最后一句“泪尽有馀忆”,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情感凝聚成了强烈的共鸣,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妹日成长:两位妹妹逐渐长大,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2. 双鬟将及人:比喻她们的发髻已经长到肩,暗示她们的成熟。
  3. 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姐妹们已经能弹奏乐器,显示她们的才华与独立。
  4.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回忆起当初分别时她们还小,不懂亲情的疏远。
  5. 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如今重逢,才开始感受到离别的痛苦,擦去眼泪后才显得亲切。
  6.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小弟还很小,回家时却变得陌生。
  7. 同居虽渐惯,见人犹未觅:虽然同住渐渐习惯,但见面时仍感到陌生。
  8. 宛作越人语,殊甘水乡食:话语像是南方人的方言,饮食也有不同,表现了文化的隔阂。
  9. 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分别最为艰难,泪水已流尽,但仍留有深深的回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离别比作流泪,传达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通过“宝瑟”和“罗巾”展示了亲情与成长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亲情变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离别之痛,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珍惜,传达了对家庭关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双鬟:象征着成长与成熟。
  • 宝瑟:代表着才华和文化修养。
  • 泪水:象征着离别的痛苦和情感的深度。
  • 越人: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亲情的疏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双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头发
    C. 一种衣服
    D. 书籍

  2. 诗人对妹妹的离别感到什么样的情感? A. 开心
    B. 失落
    C. 愤怒
    D. 忧伤

  3. “泪尽有馀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忘记
    B. 深切的思念
    C. 快乐
    D. 不在乎

答案: 1-B, 2-D,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送别》 王之涣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王维的《别弟妹二首》更为细腻,专注于家庭亲情的变化和离别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同样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亲情与故乡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集》
  • 《唐代文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