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宴蒜山诗》

时间: 2025-01-11 11:16:20

龙旌拂纡景,凤盖起流云。

转蕙方因委,层华正氛氲。

烟竟山郊远,雾罢江天分。

调石飞延露,裁金起承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侍宴蒜山诗 谢庄 〔南北朝〕 龙旌拂纡景,凤盖起流云。转蕙方因委,层华正氛氲。烟竟山郊远,雾罢江天分。调石飞延露,裁金起承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龙旗在曲折的光影中拂动,凤盖如流云般升起。蕙草随风转动,层层花瓣正散发着芬芳。烟雾弥漫至山郊远处,雾气散去后江天分明。调整石块飞升以延长露水,裁剪金箔以支撑云彩。

注释: 字词注释:

  • 龙旌:古代帝王仪仗中的旗帜。
  • 纡景:曲折的光影。
  • 凤盖:古代帝王仪仗中的华盖,形如凤鸟。
  • 转蕙:蕙草随风转动。
  • 层华:层层花瓣。
  • 氛氲:香气浓郁。
  • 烟竟:烟雾弥漫。
  • 雾罢:雾气散去。
  • 调石:调整石块。
  • 飞延露:飞升以延长露水。
  • 裁金:裁剪金箔。
  • 起承云:支撑云彩。

典故解析:

  • 龙旌、凤盖:古代帝王仪仗中的象征,代表尊贵和权威。
  • 转蕙、层华: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和生机。
  • 调石、裁金:象征着人工的精巧和创造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文学家,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此诗为侍宴时所作,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自然景色的美丽。

创作背景: 此诗为谢庄在侍宴蒜山时所作,蒜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当时的名胜之地。诗中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自然景色的美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侍宴蒜山的盛况和自然景色的美丽。诗中“龙旌拂纡景,凤盖起流云”展现了宴会的尊贵和壮观,而“转蕙方因委,层华正氛氲”则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生机和芬芳。后两句“烟竟山郊远,雾罢江天分”和“调石飞延露,裁金起承云”则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人工的精巧和自然的壮美,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旌拂纡景,凤盖起流云”:描绘了宴会的尊贵和壮观,龙旌和凤盖是古代帝王仪仗中的象征,代表尊贵和权威。
  • “转蕙方因委,层华正氛氲”: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生机和芬芳,蕙草随风转动,层层花瓣散发着香气。
  • “烟竟山郊远,雾罢江天分”: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烟雾弥漫至山郊远处,雾气散去后江天分明。
  • “调石飞延露,裁金起承云”:象征着人工的精巧和创造力,调整石块飞升以延长露水,裁剪金箔以支撑云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盖起流云”,将凤盖比喻为流云,形象生动。
  • 拟人:如“转蕙方因委”,将蕙草拟人化,赋予其动态和生命力。
  • 对仗:如“龙旌拂纡景,凤盖起流云”,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和自然景色的美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赞美。诗中既体现了尊贵和壮观,又展现了生机和芬芳,以及人工的精巧和自然的壮美,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旌、凤盖:象征尊贵和权威。
  • 转蕙、层华:象征自然景物的生机和芬芳。
  • 烟竟、雾罢:象征自然景色的壮美。
  • 调石、裁金:象征人工的精巧和创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龙旌拂纡景”中的“龙旌”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帝王仪仗中的旗帜 B. 古代帝王仪仗中的华盖 C. 古代帝王仪仗中的车驾 D. 古代帝王仪仗中的兵器

  2. 诗中“转蕙方因委”中的“转蕙”指的是什么? A. 蕙草随风转动 B. 蕙草随风飘落 C. 蕙草随风生长 D. 蕙草随风枯萎

  3. 诗中“调石飞延露”中的“调石”指的是什么? A. 调整石块 B. 调整石块的位置 C. 调整石块的形状 D. 调整石块的重量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谢灵运《登池上楼》: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与谢庄的诗风相近。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的宁静和美丽,与谢庄的诗风相近。

诗词对比:

  • 谢灵运《登池上楼》与谢庄《侍宴蒜山诗》: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但谢灵运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宁静和美丽,而谢庄的诗则更加注重宴会的尊贵和壮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谢庄诗集》:收录了谢庄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谢庄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 《南北朝诗选》:收录了南北朝时期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南北朝时期的诗风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