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时间: 2025-01-25 23:21:21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今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黄鹤楼前月满川,
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
羽衣著屐响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
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鈜落门关,
缥缈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
迎拜稽首愿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
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敝席毡,
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
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忿喧,
讼归有司今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
神人戏汝真可怜。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白话文翻译

在黄鹤楼前,明月照耀着江面,
抱关的老卫兵因饥饿而无法入眠。
夜里听见三个人在欢笑交谈,
他们穿着羽衣,木屐的声音在空山回响。
他们既不是鬼,也不是人,似乎是神仙,
石门被三次叩响,声音清脆而圆润。
洞里铿锵的声音响起,门关被关上,
缥缈的身影如飞烟般入石而去。
鸡叫声中,月亮落下,风也随之而还,
我恭敬地拜见,期待能执鞭而行。
你并不是那个骨肉腥膻的人,
黄金乞求到手,重担却不可肩负。
我带着破旧的席子和毡子回去,
夜里走进茅屋,光明照射到了天上。
里巷来的人们已然变迁,
似石非石,铅非铅,全都难以辨认。
有人争取而来,众人喧闹,
讼事归于官司,不知几多年。
没有功劳却得喜悦,真是令人堪怜。
愿你认真考量,是否真如冯公所传。

注释

  • 黄鹤楼:位于武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象征着诗人的怀旧与思乡情。
  • 抱关:指守卫关口的士兵。
  • 羽衣:古代道士或仙人所穿的衣服,象征着仙气。
  • 缥缈:形容轻盈而虚幻的样子。
  • 腥膻:比喻肉类的气味,这里形容人间的俗气。
  • 里闾:指乡里、邻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流传,以其豪放的个性、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在黄鹤楼游玩时,怀念过往的情景与旧友冯当世的对话。诗中通过黄鹤楼这一地标,抒发对历史变迁与人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巧妙地将黄鹤楼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忧愁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哀婉的氛围。开头描绘了一幅月夜江景,月光照耀着水面,勾勒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画面。接着,诗人通过对老兵的描写,转入对人世间艰辛的思考。夜晚的笑语与仙人般的身影,形成了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

诗中对“非鬼非人”的仙人描写,体现了苏轼对超脱与现实的追求,体现了他对生命、存在的哲学思考。同时,诗人在最后部分对人间争斗的批判,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鹤楼前月满川:描绘了黄鹤楼前的月色,烘托出寂静的美景。
  2. 抱关老卒饥不眠:引入老兵的形象,象征着辛苦与无奈。
  3. 夜闻三人笑语言:夜晚的欢声笑语,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4. 羽衣著屐响空山:仙气飘渺,与现实的沉重形成对比。
  5. 非鬼非人意其仙:诗人对神秘人物的思考,探讨存在的意义。
  6. 石扉三叩声清圆:表现出一种清脆的声音,增添了神秘感。
  7. 洞中铿鈜落门关:象征着闭塞与隔绝,反映出人间的分离感。
  8. 缥缈入石如飞烟:形容虚幻的人物,增强了诗境的神秘感。
  9. 鸡鸣月落风驭还:描绘了自然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
  10. 迎拜稽首愿执鞭:表达了对神秘人物的敬畏与期望。
  11. 汝非其人骨腥膻:揭示了人世间的庸俗与阴暗。
  12. 黄金乞得重莫肩:对财富的追求与责任的思考。
  13. 持归包裹敝席毡:表现出生活的困顿与艰辛。
  14. 夜穿茅屋光射天:暗示希望与光明的渴望。
  15. 里闾来观已变迁:表达对故乡变迁的感慨。
  16. 似石非石铅非铅:描绘出模糊不清的现实。
  17. 或取而有众忿喧:反映出社会的纷争与喧嚣。
  18. 讼归有司今几年:对官司与社会不公的批判。
  19. 无功暴得喜欲颠:表达对无功而得的讽刺。
  20. 神人戏汝真可怜:对世人的嘲讽与怜悯。
  21. 愿君为考然不然:希望对方认真思考,质疑传闻的真实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人比作非鬼非人,深化了神秘感。
  • 拟人:声音、影子等具有人性的特征,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如“鸡鸣月落”与“风驭还”,音韵和谐,增添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生的哲思与感慨,展现了他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在美丽的景色与沉重的现实之间,诗人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黄鹤楼:象征着历史与文化,承载着诗人的思乡情。
  2. :象征着孤独与思念,渲染出诗的情感基调。
  3. 仙人: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反映出对超脱的渴望。
  4. 鸡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新生的希望。
  5. 茅屋:象征着平凡的生活,反映出社会的底层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鹤楼”位于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武汉
    • C. 西安
    • D. 南京
  2. 诗中“非鬼非人意其仙”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觉得是鬼
    • B. 表达仙人般的存在
    • C. 认为是普通人
    • D. 不知道
  3. 诗中提到的“黄金乞得重莫肩”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获得财富
    • B. 财富的沉重与责任
    • C. 追求金钱
    • D. 对金钱的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与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黄鹤楼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思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引发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但苏轼更注重对历史与社会现实的批判,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离别之痛。

参考资料

  1. 《苏轼全集》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唐宋诗词研究》

通过上述各部分的整理与分析,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苏轼的《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体会其诗中的情感与哲思。

相关诗句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下一句是什么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上一句是什么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下一句是什么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上一句是什么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下一句是什么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上一句是什么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下一句是什么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上一句是什么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下一句是什么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上一句是什么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下一句是什么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上一句是什么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下一句是什么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上一句是什么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下一句是什么

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今几年。上一句是什么

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今几年。下一句是什么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上一句是什么

黄鹤楼前月满川,下一句是什么

抱关老卒饥不眠。上一句是什么

抱关老卒饥不眠。下一句是什么

夜闻三人笑语言,上一句是什么

夜闻三人笑语言,下一句是什么

羽衣著屐响空山。上一句是什么

羽衣著屐响空山。下一句是什么

非鬼非人意其仙,上一句是什么

非鬼非人意其仙,下一句是什么

石扉三叩声清圆。上一句是什么

石扉三叩声清圆。下一句是什么

洞中铿鈜落门关,上一句是什么

洞中铿鈜落门关,下一句是什么

缥缈入石如飞烟。上一句是什么

缥缈入石如飞烟。下一句是什么

鸡鸣月落风驭还,上一句是什么

鸡鸣月落风驭还,下一句是什么

迎拜稽首愿执鞭。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