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书》

时间: 2025-01-27 04:11:43

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

一朝财得居平土,峻宇雕墙已遽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游的《读夏书》原文如下:

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一朝财得居平土,峻宇雕墙已遽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诗人借用自然景象比喻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苦难,描绘了一个因财富而改变的社会环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巨浸:大水浸泡,形容洪水泛滥。
  • :停止,停住。
  • 九州:指中国,古代对中国的称谓。
  • 丘陵:形容人死去后如同丘陵般成堆。
  • 一朝:一旦,形容事情突然发生。
  • 财得:获得财富。
  • 峻宇雕墙:高大的房屋和雕刻精美的墙壁,形容奢华的建筑。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九州”,是古代对中国的称呼,反映诗人关心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生活。同时,“巨浸”与“丘陵”意象的运用,表现了自然灾害与人间苦难的紧密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深沉,常常关注国家与民生。

创作背景: 《读夏书》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读夏书》是陆游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用“巨浸”描绘了自然灾害的景象,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接下来的“九州人死若丘陵”则通过夸张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因战争、灾难而死去的悲惨状况,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财得居平土”一句中,陆游揭示了财富带来的社会变化,暗示了一种因金钱而引发的道德滑坡。最后“峻宇雕墙已遽兴”则是对奢华生活的批判,表现了人们在物质追求上的狂热,同时也对比了贫困与富裕之间的巨大差异。

整首诗情感深沉,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社会的忧虑与不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心。陆游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社会观察,使得这首诗在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巨浸稽天日沸腾:描绘了大水泛滥的景象,同时暗示了社会的不安与动荡。
  2. 九州人死若丘陵:夸张地表现了人们因战争和灾难而大量死亡的惨状。
  3. 一朝财得居平土:指财富的骤然获得,暗示了社会状况的变化。
  4. 峻宇雕墙已遽兴:批判奢华生活的兴起,与社会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人死若丘陵”,强调人们的苦难。
  • 对比:富贵与贫困的对比,突显社会不公。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关心,以及对奢华生活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巨浸:象征灾难。
  • 丘陵:象征死亡与苦难。
  • 财得:象征物质追求。
  • 峻宇雕墙:象征奢华与腐化。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读夏书》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陆游
    C) 李白
    D) 白居易

  2. “九州人死若丘陵”强调了什么? A) 天灾
    B) 战争与苦难
    C) 富裕生活
    D) 自然美

  3. 诗中提到的“峻宇雕墙”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环境
    B) 贫穷
    C) 奢华与腐化
    D) 战争

答案:

  1. B) 陆游
  2. B) 战争与苦难
  3. C) 奢华与腐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同为关注社会的诗人,陆游的《读夏书》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人们的困苦,但陆游更侧重于对奢华生活的批判,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陆游诗文集》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