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少才咏雪三首》

时间: 2025-01-27 03:30:24

底处呼滕六,催将岁事阑。

窗明朝采烂,枝瘦夜光蟠。

炫晃山林老,模糊天地宽。

晓琴弦欲折,验忍溧阳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范少才咏雪三首
魏了翁 〔宋代〕
底处呼滕六,催将岁事阑。
窗明朝采烂,枝瘦夜光蟠。
炫晃山林老,模糊天地宽。
晓琴弦欲折,验忍溧阳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雪景,诗人在雪中的感受。首先,诗人提到六个呼唤,似乎在催促时间的流逝。接着,窗外的雪光照亮了清晨,树枝因雪而显得瘦弱,夜晚的光线如同蟠绕的光影。山林在雪的映衬下显得苍老而模糊,天地之间的界限也变得宽广。最后,诗人感叹清晨的琴弦快要折断,证明了自己忍受了溧阳的酸楚。

注释:

  • 底处:指底层或底部,或许暗指处于冬季的底层。
  • 催将岁事阑:催促时间的流逝,暗含岁末之意。
  • 窗明:窗户明亮,意指光亮的雪景。
  • 枝瘦夜光蟠:树枝因雪而显得纤细,夜晚的光影如蟠绕一样。
  • 炫晃:光芒闪烁。
  • 模糊天地宽:雪景使得山林与天空的界限模糊。
  • 晓琴弦欲折:早晨的琴弦快要断裂,暗喻心情的紧张或悲伤。
  • 验忍溧阳酸:验证了自己所忍受的痛苦和苦楚。

典故解析:

  • 溧阳:指的是溧阳地区,因其盛产美酒而闻名,诗人提到“溧阳酸”可能暗示他在此地的苦楚与酸涩的经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220年-1290年),字德辉,号白云山人,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在宋代,诗词创作达到了高峰,尤其是在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方面。作者在冬雪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正是这一时期文人普遍的心境。

诗歌鉴赏:

魏了翁的《和范少才咏雪三首》是一首精致的描写雪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雪的清晨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从“底处呼滕六”开始,诗人就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冬季的氛围,呼唤着时间的流逝,象征着对岁月易逝的感慨。诗中的景象如同一幅幅画卷,窗明的雪光、瘦弱的枝条、炫晃的山林,层层叠叠,交织成了一幅美丽而又略显苍凉的冬日图景。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把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通过“晓琴弦欲折”表现出心中的苦楚与不安,这种情感的共鸣让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雪的美丽,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索。整首诗虽然以雪为主题,但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往的回忆,展示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底处呼滕六”:暗指处于冬天的底层,呼唤时间的流逝。
    2. “催将岁事阑”:催促年岁的结束,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窗明朝采烂”:窗外的雪光明亮,象征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4. “枝瘦夜光蟠”:雪压之下,树枝显得纤细,夜晚的光线如同缠绕而来。
    5. “炫晃山林老”:雪使山林显得苍老而神秘,光影流动。
    6. “模糊天地宽”:雪的覆盖使得天地之间的界限模糊。
    7. “晓琴弦欲折”:早晨的琴弦快要折断,暗示心情的紧张。
    8. “验忍溧阳酸”:指对溧阳的回忆与内心的酸楚。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晓琴弦欲折”,比喻情感的脆弱。
    • 拟人:如“炫晃山林老”,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体现了古诗的对仗工整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描写冬雪的美丽景象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象征纯洁、美丽,同时也暗示着孤独与寒冷。
  • :树枝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孤立。
  • :琴象征着文人的情感与内心的冲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晓琴弦欲折”意指什么? A) 早晨的琴弦快要断裂
    B) 早晨的寒风刺骨
    C) 早晨的阳光明媚
    D) 早晨的雪花纷飞

  2. “窗明朝采烂”中的“明”字,指的是? A) 明亮
    B) 明白
    C) 明智
    D) 明亮的雪光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了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忧虑。
  • 李白的《庐山谣》则以更浪漫的手法描绘山水,情感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诗词研究论文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