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常侍寄华山郑隐者》
时间: 2025-01-11 09:51: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住三峰下,年深学炼丹。
一间松叶屋,数片石花冠。
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
开门移远竹,剪草出幽兰。
荒壁通泉架,晴崖晒药坛。
寄知骑省客,长向白云闲。
白话文翻译:
在三座山峰下独自居住,年复一年地学习炼丹。
一间用松树叶盖成的小屋,几片石头上长着花冠。
等着在山中喝酒,准备在洞口弹琴。
开门时移开远处的竹子,修剪草地上生长的幽兰。
荒凉的墙壁上架着引水的泉水,晴朗的山崖上晒着药材。
寄给你,我的朋友,骑马从省里来的客人,
我长时间在白云间悠闲自得。
注释:
- 独住:独自生活。
- 三峰:指三座山峰,暗指华山。
- 年深:年头久远,时间漫长。
- 炼丹:道教中的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
- 松叶屋:用松树叶子搭建的房子。
- 石花冠:生长在石头上的花,象征自然的美。
- 酒待:等待饮酒。
- 琴将:准备弹琴。
- 移远竹:把远处的竹子移开。
- 幽兰:指生长在幽静处的兰花,象征高洁的品格。
- 荒壁:荒凉的墙壁。
- 通泉架:引水的架子。
- 晒药坛:晒药材的地方。
- 寄知:寄给朋友的意思。
- 骑省客:骑马来访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830年),字孟郊,号阮亭,唐代诗人,出身于盛唐时期。他的诗作以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籍隐居华山期间,反映了他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生活的追求。诗中隐含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友人的寄托。
诗歌鉴赏:
《和卢常侍寄华山郑隐者》是一首描写隐者生活的诗,诗中展现了隐者的宁静与淡泊。开篇“独住三峰下”,即刻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清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逃避。接着,诗人用“年深学炼丹”描绘了隐者潜心修炼的情景,表明隐者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诗人通过酒与琴的描写,展现了隐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态,酒与琴在这里不仅是生活的调剂,更是精神寄托的象征。后面的“开门移远竹,剪草出幽兰”则表现出隐者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显示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致的观察。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理念,传达出追求自由与宁静的情怀。最后一联“寄知骑省客,长向白云闲”,不仅是对友人的问候,也流露出一种对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状态的向往,表达出一种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住三峰下:描述隐者独自居住在高山之下,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宁静的氛围。
- 年深学炼丹:隐者在这里花费多年时间修炼,传达出一种执着与信念。
- 一间松叶屋:用松树叶搭建的屋子,象征与自然的亲近。
- 数片石花冠:石头上生长的花,体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命力。
- 酒待山中饮:表达了隐者的闲适生活,等待与友人共饮。
- 琴将洞口弹:在洞口弹琴,象征着精神的寄托与对生活的享受。
- 开门移远竹:开门时移开竹子,表现出隐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剪草出幽兰:修剪草地上的幽兰,显示出隐者对环境的细致关照。
- 荒壁通泉架:荒凉的墙壁上架着引水的泉水,体现出隐者的生活简朴。
- 晴崖晒药坛:在晴朗的山崖上晒药材,表明隐者的修炼与探求。
- 寄知骑省客:寄给朋友的问候,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
- 长向白云闲:在白云间悠闲自得,展示出隐者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花冠”,通过自然的形象传达隐者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幽兰”、“松叶屋”等,体现了自然与隐者生活的紧密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者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三峰:象征高远与清净,隐者的栖息之地。
- 松叶屋:象征简朴与自然,隐者的栖息环境。
- 幽兰:象征高洁与品位,隐者生活的美好象征。
- 白云:象征自由与悠闲,隐者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隐者独自居住在哪里?
- A. 河边
- B. 三峰下
- C. 村庄里
-
隐者用什么来搭建自己的屋子?
- A. 草
- B. 木头
- C. 松叶
-
诗中提到的“幽兰”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
- C. 名声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张籍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写了关于隐居与自然的诗,但张籍更强调隐者的生活细节,而王维则更侧重于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