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曲》
时间: 2025-01-11 08:10: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离曲
作者: 张籍 〔唐代〕
行人结束出门去,
几时更踏门前路。
忆昔君初纳采时,
不言身属辽阳戍。
早知今日当别离,
成君家计良为谁。
男儿生身自有役,
那得误我少年时。
不如逐君征战死,
谁能独老空闺里。
白话文翻译:
行人已经结束出门的旅程,
何时才能再次踏上门前的路?
回想当初你刚开始纳采时,
并没有提到我将属于辽阳的戍守。
早知今天会有别离,
成全你的家计又是为了谁呢?
男儿一生自有服役的命运,
怎能耽误了我年轻的时光?
不如跟随你去征战而死,
谁能独自老在空荡的闺房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行人:出行的人,指代即将离去的爱人。
- 踏门前路:走过门前的道路,意指再次回来的机会。
- 纳采:古代婚姻中,男方向女方家提亲的仪式。
- 辽阳戍:辽阳的军队驻守,暗示诗人被迫离开。
- 成君家计:成全你的家庭安排。
- 男儿生身自有役:指男性天生就有服役的责任。
- 空闺里:形容独自待在没有人陪伴的房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纳采”是古代婚姻习俗的一部分,表示双方家庭的正式交往开始。辽阳戍则指代边防军队,隐含着离别和牺牲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节为题材,情感真挚且富有人性关怀。
创作背景:
《别离曲》创作于张籍面临离别之际,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诗人在时代背景中,许多士人需要远征,承受家庭与国家的双重压力,折射出当时社会对个体感情与责任的冲突。
诗歌鉴赏:
《别离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爱人的深切眷恋。诗人以“行人结束出门去”开篇,便营造出了一种离别的氛围。接着,诗人回忆起初识时的甜蜜与美好,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实的残酷逐渐显现,面对不得不分离的命运,诗人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惋惜。
在全诗中,诗人通过“男儿生身自有役”的直白表达,揭示了男性在社会责任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对比之下,“不如逐君征战死”则更显得悲壮,表现出对命运的不屈与对爱人的忠诚。诗人宁愿追随爱人赴战场,也不愿独自留在空荡的闺房中,体现出一种对自由与爱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离别的感伤,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体命运与社会角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人结束出门去:开始了离别,暗示出门后的未知。
- 几时更踏门前路:对未来重聚的渴望与无奈。
- 忆昔君初纳采时:回忆甜蜜的过去,展现情感的深厚。
- 不言身属辽阳戍:隐含着负担与责任,未能自由选择。
- 早知今日当别离:对现实的接受,带有无奈之感。
- 成君家计良为谁:质疑牺牲个人情感的意义。
- 男儿生身自有役:表达社会责任感的无奈。
- 那得误我少年时:感叹年华的流逝与青春的错失。
- 不如逐君征战死:宁愿随爱人赴死,也不愿孤独。
- 谁能独老空闺里:对孤独的恐惧,渴望陪伴。
修辞手法:
- 对比:离别与回忆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表达对孤独感的强调。
- 反问:加深情感的质疑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爱人与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个体在社会、家庭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深刻揭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对爱的忠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人:象征离去的人,承载着思念。
- 门前路:象征归来的希望与无奈。
- 辽阳戍:象征责任与牺牲。
- 空闺:象征孤独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别离曲》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张籍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辽阳戍”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军队驻守
- C. 一座城市
- D. 一种乐器
-
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情感是?
- A. 希望
- B. 无奈
- C. 幸福
- D. 忍耐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长恨歌》 - 白居易
- 《送别》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别离曲》均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强调了对爱人的牺牲与责任的冲突。
- 《长恨歌》则通过历史典故强调爱情的永恒与离别的痛苦,提供了更广阔的历史视角。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唐代诗人传记》
以上内容为《别离曲》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