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曲》

时间: 2025-01-11 08:18:24

美人来去春江暖,江头无人湘水满。

浣沙石上水禽栖,

江南路长春日短。

兰舟桂楫常渡江,无因重寄双琼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远曲
美人来去春江暖,
江头无人湘水满。
浣沙石上水禽栖,
江南路长春日短。
兰舟桂楫常渡江,
无因重寄双琼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江南美景及离别的情感。美人在春暖的江边来去,江头无人,湘水满盈。浣女在石上浣沙,水鸟栖息在旁,江南的路途漫长而春日短暂。兰舟和桂楫经常在江上行驶,但没有办法再寄送那双美丽的耳环。

注释:

  • 美人:指美丽的女子,可能是诗人所思念的人。
  • 湘水:指湘江,代表江南水乡的景色。
  • 浣沙:洗涤沙石的动作,通常指女性在水边进行的劳动。
  • 兰舟桂楫:兰舟指用兰木制造的小船,桂楫则是用桂木制成的船桨,象征江南的船只。
  • 琼珰:精美的耳环,象征女性的美丽和诗人对美人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江南:古代文人常以江南作为理想的生活和情感寄托之地,代表美丽、温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 春日短:反映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寓意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公寿,号少陵,唐代诗人,主要以五言古诗著称。他的诗风细腻,情感丰富,常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

《寄远曲》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繁荣,但诗人内心却常常感到孤独和思念。诗中描绘的春江美景与离别情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美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寄远曲》是一首典型的唐诗,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诗的开头以“美人来去春江暖”引入,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江南图景,充满生机与活力。接着“江头无人湘水满”则突显了孤寂感,江水虽满,但周围却无人,渲染了思念的氛围。

“浣沙石上水禽栖”描绘了悠闲的生活场景,水禽栖息在浣女身旁,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画面,但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此后的“江南路长春日短”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无奈,春天来临却又短暂,隐喻着美好的东西总是转瞬即逝。

最后两句“兰舟桂楫常渡江,无因重寄双琼珰”则是诗人对美人深情的寄托与无奈的叹息。虽然舟船常行江上,但无法再将思念化作实物寄去,体现了诗人对美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可奈何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美人来去春江暖:美人在温暖的春江边游玩,营造了生动的春日氛围。
  2. 江头无人湘水满:虽然江水满但周围无人,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3. 浣沙石上水禽栖:描绘浣女和水禽的和谐景象,给人以宁静之感。
  4. 江南路长春日短:强调春天的短暂和路途的漫长,暗含离别之意。
  5. 兰舟桂楫常渡江:江上的船只常在流动,象征生活的流逝。
  6. 无因重寄双琼珰:无法再寄送思念,体现了诗人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兰舟桂楫”用船只象征情感的寄托。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水禽的栖息让自然更具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江的美丽景色和表达对美人思念之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苦楚,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江: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2. 美人: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向往与思念。
  3. 水禽: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4. 琼珰:象征美丽与珍贵的事物,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美人”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妻子
    • B) 诗人思念的女子
    • C) 诗人的母亲
    • D) 诗人的朋友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兰舟桂楫”象征着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喜爱。(对/错)

答案:

  1. B) 诗人思念的女子
  2. 生活的流逝与情感的寄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籍《寄远曲》李白《静夜思》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张籍侧重于环境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学术论文和诗词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