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避寇归国小住黔中花溪听雨赋此》

时间: 2025-01-10 22:51:22

锦瑟华年弹指去,无计留春,鹈鴂声声误。

身世因风全似絮,他乡况又闻秋雨。

几日花溪聊小住,行遍花溪,认遍花溪树。

谁解秋人心独苦,江关检点兰成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瑟华年弹指去,无计留春,鹈鴂声声误。身世因风全似絮,他乡况又闻秋雨。几日花溪聊小住,行遍花溪,认遍花溪树。谁解秋人心独苦,江关检点兰成赋。

白话文翻译

锦瑟华年一瞬即逝,无计可留住春天,杜鹃声声令人误。身世随风飘荡如同浮絮,异乡之地又恰逢秋雨。几天在花溪小住,走遍了花溪,认得了花溪的树木。谁能理解秋天里人的孤独与苦楚,江边关口细细品味兰花的诗篇。

注释

  • 锦瑟:古代一种精美的丝织品,象征美好时光。
  • 鹈鴂:即杜鹃,春天的鸟,常被用作抒发思乡之情的意象。
  • 身世因风全似絮:身世如同风中飘荡的絮状物,形容人生的漂泊无定。
  • 花溪:指的是风景优美的溪流,此处可能特指某个地方。
  • 江关:指江边的关口,象征分隔与思念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受,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背景中,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历史的反思。潘受的诗歌风格多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避寇归国时,身处黔中的花溪,诗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故而寄情于自然,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和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鹊踏枝》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战乱中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锦瑟华年”引入,瞬间勾勒出光阴荏苒的无奈,紧接着以“无计留春,鹈鴂声声误”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杜鹃鸣叫的感伤,暗示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将自己的身世比作随风漂浮的絮,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而在“几日花溪聊小住”中,诗人似乎在自然中找到了一丝慰藉,走遍花溪,甚至认得树木,显示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谁解秋人心独苦”,一语道出孤独的心声,暗示了即使在美丽的自然中,内心的孤独与苦涩依然无法抚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锦瑟华年弹指去”:光阴如同指尖流逝的音符,短暂而珍贵。
    • “无计留春,鹈鴂声声误”:无计可施留住春天,杜鹃的鸣叫让人误入情感的误区。
    • “身世因风全似絮”:身世随风而散,犹如飘浮的絮状物,强调人生的漂泊感。
    • “他乡况又闻秋雨”:在异乡中又恰逢秋雨,暗示着孤独与思念。
    • “几日花溪聊小住”:在花溪暂时小住,寻找片刻的宁静。
    • “行遍花溪,认遍花溪树”:走遍花溪,熟悉周围的每一棵树,体现对自然的热爱。
    • “谁解秋人心独苦”:无人能理解秋天里孤独的心情,直指内心的苦痛。
    • “江关检点兰成赋”:在江边思索,细细品味兰花的诗篇,暗含对文化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身世因风全似絮”将身世比作飘浮的絮,增强漂泊感。
    • 拟人:“鹈鴂声声误”赋予鸟鸣以情感,使其成为思乡的象征。
    • 对仗:如“几日花溪聊小住,行遍花溪,认遍花溪树”,工整而有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人生漂泊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锦瑟: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情感的缠绵。
  • 鹈鴂:杜鹃鸟,常被用来象征思乡与离愁。
  • 花溪:美丽的自然景象,象征诗人心灵的寄托与向往。
  • 秋雨:象征孤独与思念的雨,反映内心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锦瑟华年”指代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严寒的冬天 C. 暴风雨的夜晚

  2. “身世因风全似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爱情的幻想

  3. “几日花溪聊小住”中,诗人小住的原因是什么? A. 逃避现实 B. 寻找平静 C. 旅行的需要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孤独,但李白的作品更加奔放,而潘受的诗则显得更加细腻与沉思。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注》

以上为关于《鹊踏枝 避寇归国小住黔中花溪听雨赋此》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指南。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