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万德躬故居》
时间: 2025-01-11 05:3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万德躬故居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日暮山风吹女萝,
故人舟楫定如何。
吕仙祠下寒砧急,
帝子阁前秋水多。
闽海风尘鸣戍鼓,
江湖烟雨暗渔蓑。
何时醉把黄花酒,
听尔南征长短歌。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山风吹拂着女萝,
我的故友,你的船只现在又如何呢?
在吕仙祠下,寒砧声急促,
帝子阁前,秋水显得更加丰盈。
闽海的风尘中,戍楼的鼓声响彻,
江湖间烟雨蒙蒙,渔夫的蓑衣显得暗淡。
何时能喝醉黄花酒,
听你唱南征的歌,长短皆可。
注释:
字词注释:
- 女萝:一种常见的藤本植物,形态柔软,常在山间生长。
- 舟楫:船只,指水上交通工具。
- 吕仙祠:一个著名的道教庙宇,供奉吕洞宾。
- 寒砧:指砧板,寒砧声响急,暗示秋天的寒冷。
- 帝子阁:传说中与帝子相关的楼阁,象征着美丽和景色。
- 鸣戍鼓:戍楼上敲击的鼓声,象征着守卫和警觉。
- 渔蓑:渔夫所穿的蓑衣,用以抵御雨水。
- 黄花酒:以菊花酿成的酒,象征着清雅和高洁的情感。
典故解析:
- 吕仙:指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传说他能长生不老,常被人们尊崇。
- 帝子:通常与美丽的女子或传说中的人物相关,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南征:指的是南方的征战,表达了一种壮志和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仲翔,号子华,生于福建,擅长诗歌,尤其以五律和古诗见长。他的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戴叔伦游历闽海之时,因思念故友而作,表达了他对友人和往昔的怀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艰辛与美好景象的对比。
诗歌鉴赏:
《寄万德躬故居》是一首充满思乡情与友谊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首联“日暮山风吹女萝”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间风景的宁静与美好,营造出一种悠远而清新的气氛。接着,诗人提到故友的舟楫,似乎在思索着对方的近况,表达了对故人的关心与惦念。
中间的两联,诗人通过描绘吕仙祠下的寒砧声和帝子阁前的秋水,展现了秋天的气息与宁静的自然美,同时也映衬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最后两句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期待与友人共饮黄花酒,唱南征长短歌,表露出对友谊的渴望与对过往的怀念,让整首诗既有景色的描绘,也有深厚的情感流露,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暮山风吹女萝:傍晚的山风轻轻拂过女萝,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氛围。
- 故人舟楫定如何:在这宁静的景色中,诗人思念故人,不禁想问他的船只如何,带有几分惆怅。
- 吕仙祠下寒砧急:在吕仙祠下,寒冷的砧声急促,暗示时节的变迁与内心的急切。
- 帝子阁前秋水多:帝子阁前的秋水丰盈,象征着美好与丰饶,形成与寒砧的对比。
- 闽海风尘鸣戍鼓:风尘仆仆中,戍楼的鼓声响起,带有战斗与守卫的意味。
- 江湖烟雨暗渔蓑:江湖间的烟雨朦胧,渔夫的蓑衣显得暗淡,描绘出一种萧瑟的意境。
- 何时醉把黄花酒:诗人期待与友人共饮黄花酒,表达出对友谊的渴望。
- 听尔南征长短歌:希望能听到友人唱南征的歌,反映出对历史与英雄气概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砧急,秋水多”,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风声、砧声等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比喻: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隐喻内心情感,营造出丰富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及对故友的思念,表达了人对往昔友情的珍视与怀念,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女萝:象征柔美与自然,代表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 寒砧:象征孤独与思念,暗示着时光流逝与情感的急切。
- 秋水:象征丰盈与美好,体现出对过往友谊的珍惜。
- 黄花酒:象征清雅与高洁,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吕仙祠”是指什么? A. 道教庙宇
B. 佛教寺庙
C. 书院
D. 皇宫 -
“日暮山风吹女萝”描绘了哪种景象? A. 日出
B. 傍晚
C. 正午
D. 深夜 -
“何时醉把黄花酒”的意思是: A. 期待喝酒
B. 期待见面
C. 期待旅行
D. 期待写诗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与戴叔伦的《寄万德躬故居》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但白居易更多地反映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戴叔伦则侧重于描绘友谊的珍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则以豪放的个性与洒脱的情感展示了对自由与孤独的追求,与戴叔伦的细腻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戴叔伦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创作》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