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戴叔伦
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
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
荡摇清管杂,幽咽野风传。
旅舍闻君听,无由更昼眠。
白话文翻译
楚地的人们正苦于酷热,而我独自在这柱子下听见蝉鸣。
在晴朗的夏日傍晚,我在江边,微风拂过,吹落一片叶子。
蝉声清脆荡漾,夹杂着风声,幽幽的虫鸣在传递。
在旅舍中听到你的声音,却无从再入梦乡,无法再继续白昼的睡眠。
注释
- 楚人:指楚地的人,楚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通常用来代表炎热的南方。
- 柱史:古代官职名,指的是负责记录的官员或书吏。
- 惊风:强烈的风,带来动荡。
- 荡摇:摇曳、摆动。
- 清管:指清脆的管乐器声,这里借指蝉声。
- 幽咽:指低沉细微的声音,形容虫鸣的细腻。
- 旅舍:旅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公元735年-约公元795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事,并表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盛夏时节,诗人可能身处旅舍,借蝉声抒发对自然的感悟以及与友人间的思念。此时正值酷热,诗人用蝉鸣作为夏日的象征,反映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心情。
诗歌鉴赏
《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是一首描写夏日酷暑的诗,诗人在旅舍独自一人,听着蝉鸣,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开篇“楚人方苦热”直接点出酷暑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沉闷而压抑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柱史独闻蝉”表现出内心的孤寂,柱史的形象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人们的苦闷与诗人的孤独感更加凸显。
“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描绘了夏日傍晚的景象,夕阳的余晖照耀在江面上,微风起伏,带动着落叶,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哀伤的意境。接下来的“荡摇清管杂,幽咽野风传”则是对蝉鸣的进一步描写,清脆的声音与微风中的虫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令人心醉的自然乐章。
最后两句“旅舍闻君听,无由更昼眠”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旅舍中的孤独让他无法再入睡,而蝉鸣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事的敏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人方苦热:引入背景,点明酷热的环境。
- 柱史独闻蝉:诗人独自一人,听到蝉鸣,暗示孤独。
- 晴日暮江上:描绘夏日的宁静与美丽,增加了环境的细节。
- 惊风一叶前:强调自然的变幻与无常。
- 荡摇清管杂:蝉鸣与风声混合,营造出和谐的音响效果。
- 幽咽野风传:低声的虫鸣与风声相互交织,赋予了诗句音韵美。
- 旅舍闻君听:提及友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 无由更昼眠:突出内心的苦闷与孤独,无法再入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具有对称美。
- 拟人:蝉声与风声似乎在交流,增加了生动性。
- 比喻:将蝉声比作清管,增强了音响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蝉鸣描绘夏日的酷热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一种寂寞之感,同时也蕴含着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象征夏天的来临与生命的短暂,也代表孤独。
- 江:象征流动的时间与人生的无常。
- 叶: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楚人”指的是哪个地区的人?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
诗中描写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风
- B. 蝉
- C. 叶
- D. 水
-
“无由更昼眠”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绝句》——李清照
- 《蝉》——王维
诗词对比
- 《夏日绝句》与戴叔伦的《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都描写了夏日的炎热,但李清照的诗歌更强调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戴叔伦的诗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