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成一绝》

时间: 2025-01-25 23:09:40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江边的景象:江上的月亮离人只有几尺远,微风吹动着灯光,夜已接近三更。沙滩上栖息的白鹭静静地栖息,船尾跳跃的小鱼发出细微的声响。

注释:

  • 江月:指江面上的月亮。
  • 只数尺:形容月亮离人很近,几乎触手可及。
  • 风灯:风中的灯光。
  • 欲三更:即将到达三更(夜晚的第三个时辰,通常是凌晨)。
  • 沙头:沙滩的边缘。
  • 宿鹭:栖息的白鹭。
  • 联拳:形容白鹭的姿态,像是聚集在一起。
  • 跳鱼:指在水中跳跃的鱼。
  • 拨剌鸣:形容鱼跳出水面时发出的声音。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感受,体现了唐代诗人常用的自然主义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凉,常常关注社会民生,表达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漫成一绝》创作于杜甫居住于成都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诗人借助夜晚江边的宁静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漫成一绝》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诗的前两句通过“江月”和“风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月光与灯光交相辉映,令人感受到夜的深邃与温柔。尤其是“只数尺”这一句,既展现了月亮的清晰,又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

后两句则转向自然生灵的描写,白鹭和跳鱼的出现,赋予夜晚更多的生机。白鹭的安静与跳跃的小鱼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既有静谧的美感,又不失活力。诗人在宁静中感受到生活的细微变化,仿佛在提醒读者,尽管生活困顿,但自然之美依旧存在。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夜景,也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月去人只数尺:借用月亮的清澈,营造出一种亲近感,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2. 风灯照夜欲三更:夜色渐深,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孤独与思索。
  3. 沙头宿鹭联拳静:沙滩上白鹭的静态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和安详。
  4. 船尾跳鱼拨剌鸣:跳鱼的声音打破夜的寂静,象征着生的活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静与动,夜与生,形成了和谐的对称。
  • 拟人:将自然界的现象赋予人类的情感,使得整个画面生动。
  • 意象:月亮、灯光、白鹭、鱼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夜晚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思念与孤独。
  • 灯光:代表温暖与希望。
  • 白鹭:象征宁静与优雅。
  • 跳鱼:代表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沙头宿鹭”指的是什么? A. 鱼
    B. 白鹭
    C. 月亮
    答案:B

  2. 诗的意境主要是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索
    C. 愤怒
    答案:B

  3. “风灯照夜欲三更”中的“三更”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晚上九点
    B. 晚上十二点
    C. 晚上三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杜甫与王维的自然诗歌都有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情感,杜甫的作品常带有社会关怀,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融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